自从有了互联网,跨界融合不仅有了可能,而且如今已发展成为一种时代主流,并由此不断催生新的电商模式,创造着新的行业生态和商业价值。
曾经,当电器零售巨头苏宁提出要做“沃尔玛+亚马逊”建设线上、线下两个渠道,销售包括家电、日化、百货等全品类产品的无边界零售商时,几乎无人相信传统和线上这两种文化气质迥异的业务模式能够在一家公司身上兼容。然而,苏宁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新商业模式诞生带来的不菲的客户价值与市场价值。
苏宁模式是“互联网+”思维的具体化。“互联网+”特质就是建立在“跨界融合、连接一切”的基础上的。“+”本身就是跨界,就是变革,就是一种融合。
一家只有三十多个客房的民营宾馆,通过互联网平台,将住宿、旅游、订餐、订票、专车等顾客可能的需求融合在一起,使得入驻的顾客能够足不出户完成自己整个本地活动所需的一切配套服务,不仅丰富了顾客的服务体验,也大大拉升了业务增量。后来,该宾馆又同其他宾馆建立互动服务,在共享平台上共同经营余留客房并配以相关商务活动服务,充分盘活了客房资源和商务资源,节约了顾客等待和寻找时间,实现了多赢局面。这些效果的实现,都源于互联网信息革命和跨界融合思维实际运用。
17年前,英特尔董事长安迪-格鲁夫说:“未来只有一种企业——互联网企业。”而这些互联网企业实现商务功能,自然也是基于信息数据的共享,也就是跨界融合之后形成的新生态。如易宝支付,润物细无声,B2B模式可以进入企业的一些关键节点,促进整合协同、提高效能;腾讯做连接器,开放了平台,可以让很多人、物、服务、机构嵌入连接器,带来的连接价值引发了我们生活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同时也影响了世界的对话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起来,让人难以根据传统产业逻辑来划分。小米手机,属于手机制造业还是属于互联网行业?多利农庄算做农业还是服务业?通过手机客户端商城向城乡农民销售日杂,该称SP还是零售业?而这些跨界融合的生态形成,对一些行业来说,或许是优势的消失,也可能是机会的到来、企业的重塑,更可能是行业的重建。
互联网及其跨界融合带给各行各业的冲击是必然的,但是,互联网不是洪水猛兽,而是能够更好服务于人类的工具,就像蒸汽机和电一样,服务于工业,但不会取代工业。而“互联网+”中能否形成真正跨界融合并产生新的商业模式与商业价值,关键是行业间组织系统的重组、内外部资源的整合,而不是简单的领域的跨界或行业的简单延伸。“+”要行业间有各自的融合性、连接性、契合性、开放性和生态性具有互为亲和力。
无论是信息技术应用、跨界融合思维,还是商业模式的设计,最终要接地气的应是能更好地服务对接于人的具体需求。
所以,在设计一个商业模式的时候,需要把客户的需求环节还原到客户的需求链,并通过跨界和融合再造一个方案,来更为完整周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链。在实操过程中,这不仅凸显跨界融合能力的高低,更决定了创新商业模式的市场竞争力。
转自物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