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整体感受是匆匆忙忙就过去了,感觉好像是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又感觉什么都没干,时间很快,不能浪费。罗胖子今年在跨年演讲中描绘我们这一代人的寿命可能都会突破100,不过古话有云“三十而立”,也许大部分情况下达不到三十而富,可是总归是要有点什么指向性的东西的。所以,今年撑着精力还跟得上,多尝试一些东西吧。
一、工作
对于大多数体制内的人而言,从事的工作内容都会有一些特点,比如说需要一些文凭和资质,比如说多年如一的重复性工作内容,比如多多少少要会一些运用“CTRL C+CTRL V”的能力,等等。所以在体制内就尝尝听到有人抱怨,20岁的人过着50岁的生活,索然无味、实现不了价值什么的,blah blah blah。
人的本性是懒惰的,重复性的工作内容会让大脑和身体同时提早进入老年人状态,所以,今年在工作范畴内还是要好好折腾一下,让大脑转起来,然后拓展一些业务相关领域的提升,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
二、尝试几个方向
2018年底的时候和一些高中同学进行了“十年聚会”,跟毕业那会一样,聊天的话题可以从量子力学到宇宙黑洞、从华为企业文化到新区大数据统计、从软件开发环境到飞行员矢量推力,也可以从信息兑现财富到我为什么还没有女票(ー_ー)!!,等等。怎么说呢,虽然说2019年可能是过去十年最艰苦的一年,但也可能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不过作为最低层的一个虾米,缺得可能不是买不起面包的无奈,而是提升生活质量的手段。
(一)翻译
这是目前能想到的相对比较容易变现的途径之一。翻译里面最赚钱的应该是同声翻译,尤其是飞机晚点后,同声翻译坐在那里等待的时间也是要算钱的。当然,这至少要求专业八级的能力,我达不到;所以,翻译论文或者美剧就成了首选,专业性和时效性不会那么强,论文是随机的,而美剧每周就那么几集,如果能找到一个好的平台,工作量应该不大。
就今年整体来说,上半年利用《老友记》和《冰与火之歌》锻炼听力和词汇量,尽量在“6.18”前能够正常的听、写普通的美剧和电影,然后在下半年接触类似人人翻译组这样的平台,先练手,然后用翻译赚一些零花钱。
(二)经济学
薛兆丰在他的讲义提到:学经济学并不一定能够成为巴菲特,但是一定能够改变认识世界的思维。上半年主要是两个方面的理论基础,薛兆丰经济学讲义及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下半年尝试一些实际应用,哪怕是支付宝,怎样使用积分、什么时候下手黄金、余额宝和基金的存款比等等,思维改变结果。
财富的话,在这立一个flag:无论后续房价怎么变,作为刚需的第一套房子,今年肯定是要考虑入手了,地点的话初步选在西安或者成都,量力而行,尽量不啃老。
(三)简书
前两年工作状态比较规律的时候,我用简书坚持过一段时间,每周写写记记,然后有一些公众号联系约稿过,但是自己放弃了;后来因为工作的变化一整年都没写几篇,最后就不了了之。
这个状态今年也要转变一下,暂且不议稿费和风格的设定,记录想法这个事还是要捡起来,至少要恢复每周一更的状态,如果后来有写小说的计划,在一段时间内做到日更就更好了。然后,下半年尝试着向不同平台投稿试试,如果年底前能够有一个稳定的约稿平台,那明年就做一些更有深度的规划。
(四)APP
最后这个方向有点天方夜谈,软件。想尝试一下这个的原因,是因为对比了过去几年我与码农的生活习惯和工作风格,我们都有加不完的班、都在重复性的做一些非常细致的事情、都不会注意少量运动导致的体型、都在事情最终运行完全无误之前一直心惊肉跳,然后就产生了这个想法:为什么我不能尝试一下当下还可以试试水的软件开发呢。
不过,对于这个东西的结果我完全没有预期,尝试了能做下去就做,做不下去就打住。上半年将之前自学完成的二级C语言捡回来,然后再对比其他语言选择一个用着顺手的(比如Python、JAVA什么的),只要在年底前能够在IOS或ANDROID平台上发布一款软件,哪怕没人用,没人下载,具备这个能力也是极好的。
就以上4个选项而言,主要还是尝试,毕竟体制内的工作是主业,梦想也好、理想也罢,不能喧宾夺主了。就当下而言,这四个选项都可以努力试一试,30岁的单身男人可能也就这点优势了,可以尝试、不怕失败,大不了推倒重来。
三、具体的一些东东
最后,仍然是计划完成的一些具体事情。
1.每天7点起床,0点之前睡觉,中午午休1小时;每周锻炼至少三次,每次至少一个小时;坚持每天做记录,每次花钱做手帐。
2.每周一本书,做好笔记,同时还要练练字;用手机或者iPad记录一些片段。
3.30岁前给自己一套房子,西安也好,成都也罢;买一些东西,比如:键盘,switch,DK4001耳机,视情将笔记本升级为MacBook;然后,如果钱包允许的话,去香港或者澳门转转。
4.考驾照。这个今年再不能拖了。
5.尝试一次海底捞一个人吃火锅。
6.电钢琴和尤克里里,告白气球、像我这样的人。
7.学会使用五笔输入法。
8.看完所有的宫崎骏动漫。
9.恋爱,随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