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原是宋朝大诗人陆游在他逝世的前一年,给他的一个儿子传授写诗的经验时写的一首诗中的一句。读了肖培东老师的语文课例品读。我想化用上面的诗句为:“想要上好课,功夫在课外。”
现场聆听肖老师的课,是经发第一大学区组织我们成员校一行8人奔赴苏州参加语文湿地年会。当时肖老师执教琦君的《春酒》。那天学生是临时拼凑的,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没有默契。但肖老师引导学生对春酒标题的几种读法,却深深打动了我。没有表演似的刻意的渲染,没有强拉硬拽的为读而读。那天的课虽然没有完整呈现,但肖老师的课堂行云流水,水到渠成,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那种自然不刻意的风度让人折服!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这本书课堂在线提到《山羊兹拉特》一课,是苏教版里面的一篇小说。肖老师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读出“咩”字无限真情。简简单单的一个名字,老师引导学生读出了羊的温和,乖巧,单纯,善良,弱小等等。读出了简单的“咩”字背后的内容。
后来我再读于红梅老师《为有暗香来》一书中的《教学千法读为本----构建书声朗朗的语文课堂》。对“读”有了更深的感悟。在情感主题的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感知文本内容的必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情感更好的体会文本内涵的有效措施。教师的范读,个别学生的朗读,集体的朗读,男女生交错朗读,师生分角色朗读,反复品读,读出情感,读出情境,读出思想,真是教学千法读为本啊。在《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一课。更是用读字贯穿始终。轻读,大声读,默读,女生读,男生读,念读,背读,散读,集体读等十余种形式各异的读法,诗词贵吟读,非读不解其味。一品“碧于天”,二品“听雨眠”,三品“人似月”,学生在读中缘景明情。
读的重要性大家都心知肚明,可真正在课堂上落实书声朗朗难矣哉。走走过场应应景的多。老师自身是否热爱朗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否深刻?是否具备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能力?都需要在课下不断的积累,所谓的厚积才能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