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太丘长(官职)陈寔(shi二声),与朋友相约外出,约的时间是中午,中午都过了,朋友还没来,陈寔不管他,自己先走了。走了之后他朋友才到。当时陈元方(陈纪)七岁,在门外面玩,朋友问他:“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等您您一直没来,他已经出发啦。”朋友就生气了:“真不是人呀!跟我约好了一起去,把我扔下自己就走了!”陈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的是中午。到中午您不来,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数。”朋友十分惭愧,下车想去拉拉他(表示亲近),陈元方理也不理,直接进屋了。
这一条目记载在“方正”里,也就是说作者认为陈元方的行为是很正直,不拘泥于情面,作为一个七岁的孩子,能有这种表现值得赞扬,符合当时的社会主旋律。
陈纪,字元方,东汉大臣,官至大鸿胪,父亲陈寔,兄弟陈谌(chen二声),三人并称陈氏三君。儿子陈群,曹魏重臣,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创始人。又是英才济济的一家,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才有多大的帮助。
关于陈纪,还有个成语叫“难兄难弟”。有一天陈纪的儿子陈群(字长文),和陈谌的儿子陈忠(字孝先),谈论父辈的品德修养,各自都认为自己的父亲德行最高,争论起来,闹到了他们祖父陈寔那里。陈寔捋着胡子很得意:“照我看呀,我大儿子陈纪很好,四儿子陈谌很棒,真是分不出谁高谁下,谁兄谁弟呀!”孙子们满意不满意就不知道了,反正老头挺开心。
这个成语原本的意思是形容两者一样优秀,难分高下,两个“难”字都是二声,经过近两千年的流传,它的意义发生很大变化,现在两个“难”字都读四声,用来形容两者都很惨,略有同病相怜的意思。造句说明:什么?你昨天简书断更了?唉,其实我前天就断了……咱们是难兄难弟,只好抱头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