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6

当孩子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时,家长会焦虑,并进而通过语言或行为将这种情绪、不满传导给孩子时,家长可以问问自己:

看到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你内在的有什么想法?

这个想法背后是个什么判断?

这个判断背后承载着我的什么需要?

为了我的需要,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同样可以反思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与感受。

孩子的表现说明孩子当下的情绪是什么?

是什么样的感受让孩子有了这个情绪?

妈妈如何看待孩子这个感受?

觉察到孩子的这个感受,妈妈有什么想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请在文字打卡时按格式打卡。 【阅读时间】 【阅读教师】 【阅读梳理】王晓春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 【阅读内容】 ...
    lygly9阅读 86评论 0 1
  • 亲爱的同仁们,您是否和我有过同样的“抱怨”:现在做班主任太难了,管浅了不行,管深了不敢。今天阅读,王晓春老师一语中...
    lygly9阅读 64评论 0 2
  • 一、坦白练习作业 我们内在集匮乏、贪婪、恐惧、控制、操纵、嫉妒、怨恨、愤怒以及责备于一身。我们满怀期待,而当那些期...
    薛小丫520阅读 32评论 0 0
  • 昨天帮一位朋友代课,二生三的衔接班,讲作文,我挑选了三上二单元的习作《写日记》来讲,一来是日记的内容简单,二来是日...
    诶呀_d99d阅读 45评论 0 0
  • 改变是渐进式的,没有无来由的突变。看似是一种突然的巨变,其实都有慢慢累积的过程,只不过那过程不为我们所知道而已,所...
    春雪ChunXue阅读 127评论 0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