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正确而高效的练琴方法,就是每个动作都要做到不动手则已,动手,一定是正确的。
手是由大脑指挥的,而大脑的信息是通过眼睛获得的,想要正确演奏的第一步,是保证眼睛拾取信息的准确性。必须集中注意力,保证眼睛准确而全面地拾取谱面上的所有信息,包括音符的名称、时值的长短、连线跳音等演奏记号、强弱等表情记号,都要一个不落地输入大脑。
大脑在获得准确信息的基础上,向手发出指令,指导手做出弹奏的动作。这时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有正确和明确的目标的,绝大多数动作,都能够收到正面的反馈,但也有少数动作出错的可能性。现在需要耳朵主动拾取反馈信息,交由大脑识别,大脑将从眼睛传递来的信息,和由耳朵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比对,如果发现错误,立刻要求手重新执行动作任务,直到反馈结果正确为止。
正确的练习理论就是这样,但是在实际执行时,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很多孩子在整个过程的第一步,就是通过视觉准确和全面的识别信息这一点上,就做不好。
这时候,就要要求孩子将眼睛看到的结果先用嘴说出来,并且放慢速度,同时减少任务,比如每次只说一个小节,甚至只说出一拍的信息来。
这样做的好处是,大脑接收到眼睛传递来的信息,交由嘴表达出来,嘴说出的声音,又通过耳朵反馈回大脑,大脑再次检验信息是否正确,如果正确,才安排手去执行具体的动作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嘴要想说出点什么来,眼睛必须认真看谱才行,嘴说出的声音又会由耳朵拾取,在大脑对信息进行检验和处理的同时,对大脑也进行了第二次刺激,又一次加深了大脑中的印记。
这里用嘴说的信息,不仅仅包括唱谱。很多老师要求学生唱谱,但唱谱的信息量不够,很多演奏标记、情绪标记、动作标记都不容易通过唱谱表达出来。这时候,更多的应该是说。说出乐谱上标记的音符名称、时值长度、指法、演奏记号、表情记号,嘴能够说清楚,一定代表大脑是清楚的,说清楚后,再由大脑安排手执行动作任务,动作任务完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将大大提高。
手的动作完成后,大脑还会通过两个渠道的反馈来检验动作成果。一个是通过耳朵的听觉反馈,另一个是手指的触觉反馈,这两种反馈信息再次同大脑中的信息进行比对,如果有错误,那么整个过程,从眼睛读谱开始,重新来过;如果正确,眼睛开始读取下一段信息,大脑安排各器官执行下一段任务。
这种练习方法,充分的调动了眼睛、耳朵、嘴巴、手和大脑的协同运作,每次的弹奏动作,都是胸有成竹,有备而来,弹奏的正确率极大提高。各种渠道的正确信息,都在大脑中复建立着正反馈的印记,如果练习了一百次都是正确的,那第101次演奏时,正确的概率就会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