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治长篇(第五)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译文: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很仁德,但是口才很不好。”孔子听到后说:“哪里用得着口才呢?用伶牙俐齿的功夫去说服别人,只会让人越来越讨厌,反而更不能理解他的仁德了。用口才干什么啊?”
儿子,我们知道生活中,伶牙俐齿口才很好的人其实都不怎么讨人喜欢的,但是基本能得到人们的肯定,所以才有人这么说。老夫子不这样认为,他肯定了仁德才是最重要的,耍嘴皮子就会让人憎恨。当然诡辩和善辩不是一回事,诡辩是耍嘴皮子,而善辩必须有强大的仁德为基础才能做到。从某种意义上说,二者也是可以转换的,如果能把仁德和诡辩两者结合起来,是不是就完美了呢?
或:代词,作‘有人’解。
雍:冉雍,孔子门生。
佞:ning(四声)善辩,诡辩。
御:说服。
屡:lv(三声),每每,每次,经常之意。
2019.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