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8月6号回来”
这是姐姐继六月份时说七月份回来,又一次发出了要回家的信息,只是当时还是隔离14天,她放弃了,这次是隔离7天。
从九月份去香港,已经快一年了。这一年她缺席了老哥的婚礼,第二次一个人在外地家过年。(上一次也是因为要隔离没回家)
不知道怎得,总觉得没有她的假期,不太完整。好像习惯了大家在上学时各自努力,放假的时候就在大厅一起煲剧,或是在待在同一个房间,她看书,我打游戏,亦或是她带着我去吃好吃的。而她回家的前几天,我总是要粘着她一起睡觉,在她的浴室,用她的护肤品。高中的时候,她总是抱怨我抢她被子,我没少要被她踢下床,后面我学聪明了,自己带被子去找她,减少许多纷争。
小学的时候,父母亲不是出门游玩就是打麻将逛街,总是我跟姐姐为伴,虽然有阿姨提供三餐,可是总爱跟着姐姐跑去超市旁边的小吃店,买手抓饼、珍珠奶茶、墨鱼丸、鱼蛋,母亲也较放心把“经济大权”交给长我一岁的姐姐,上午她督促着我把作业完成,下午或者跟着姐姐去书店买漫画,或者在家看一天的《名侦探柯南》。想来,姐姐爱看书的习惯也许是在那时形成的,她总是让我看自己想看的,然后她就在沙发看书。等到晚饭后我们就一起看《快乐大本营》。
等到上学的时候,就跟舍友或者附近桌的同学讨论《快乐大本营》的搞笑部分或是请的明星,那时候也会讨论看到哪集的《回家的诱惑》《甄嬛传》,每晚也会对此来个无实物扮演,有时心血来潮,还会集大家的草稿纸揉成一个球,在教学楼下,借助昏暗的灯光来场热血沸腾、拼个“你死我活”的足球比赛,然后满身大汗地回宿舍洗澡。
好遗憾,六年的时间竟是如此的短。
上了初中,我开始体育备考,每次回家的时候,总是大汗淋漓,我也就这样就跑出去跟姐姐吃晚饭,那时候居然也没察觉自己身上的汗味是与周围的那样格格不入。
后面各自上学的事情变多了,相处时间也减少了,尽管繁忙,我也总会趁休息间隙去“打扰”一番。
也不是需要她给我讲解知识点,也不是需要她陪我玩,只是她在身边我就会觉得很安心吧。
似乎是从那一“被母亲抛弃”的晚上开始的吧。
网购还没盛行的小学,母亲也会偶尔带我们去逛街,所谓逛街,对我们就是去不同的店找沙发发呆,要是遇上没有椅子的,那可得站个30分钟一小时了。那一天下午,母亲说她去买点东西,很快回来,让我和姐姐在车上等,然后开了个天窗让我们能看看“外面的世界”。渐渐的看着车多起来,来来往往的人往家的方向走,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最后被黑色吞没。长时间的离开,让我们产生了“母亲不要我们”的想法,一开始似乎还能抑制得住,可是渐渐的,恐惧从外面的黑夜向袭来,不断蔓延。我和姐姐从小声讨论为什么妈妈还没回来,倒后面开始嚎啕大哭。不记得当时是通过天窗跑出车外,还是最后在车里等到妈妈回来,不记得我们是怎么度过那个“被抛弃”的夜晚,很多画面都已经非常模糊了。但是记得,跟我一样眼泪啪嗒流的姐姐,在中途抹着眼泪,用尽量平静的声音跟我“我带你去找妈妈”“妈妈不会抛下我们的”。那一刻,我觉得很安心,似乎只要姐姐在,我就可以把所以东西都扔给她,我要做的,就只是跟着她。
不知是不是姐姐比我年长的原因,她的活动也总比我多,而母亲对她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带上你妹”。从此之后,我似乎就混迹于姐姐的朋友圈,而我总是很骄傲,在姐姐对她的朋友说“这是我妹”的时候。我对此也从来没有觉得任何不妥,非常高兴地去蹭吃蹭喝。
每次跟姐姐出去玩的时候,我从来不会计划任何活动,过每条马路也可以安心看手机,标准的“咸鱼”没错了。
打的回家的时候,我总从上车睡到下车,姐姐会说“你打车别睡觉,很危险的,司机拐了我们怎么办”。我嘴上应着,好咯。但是心里却想着,这不是你没睡嘛。然后下一次还继续。
现在想来或许姐姐会对“跟屁虫”的我有过不满,但是她从始至终都保护着我“幼小的心灵”,让我自我感觉良好。
姐姐上大学之后,父母调侃姐姐找不到男朋友,我也会跟一嘴“要是她找不到男朋友的话,我才不会跟她过一辈子呢。”
但似乎这样也,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