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节语文课,我们讲《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在上学期,开展《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时是精读过的,这一次再讲,我希望給学生一点新的东西。
上课了,我们从题目开始。我问:读标题,你能读到什么?同学们思维还是敏捷的,有的说读到主要人物,有的说读到文章涉及的主要物品。但思考不深,我继续追问:“还有呢?”正当很多孩子凝眉思索时,我看中间排一个男生,看着我,眼神空洞,手在桌斗里摆弄着什么。见我盯着他,赶紧把手从桌斗里抽了出来。
我的直觉,他一定在摆弄什么小玩意,一副坐卧不安的样子。想起他平日里一直不用心学习,字写得一塌糊涂,我有点生气。
我走过去,伸出手,他自然领会我的意思,只是迟疑起来,不想交出自己是“宝贝”。我没说话,只是等。两三分钟后,他从桌斗里慢吞吞地拿出一个小盒子。我把盒子托在手里:盒子不大,透明的,在铺了一层又一层的雪白的卫生纸缝隙里,居然躲着一只蜘蛛,普通常见型的。最关键的是,在小蜘蛛的一旁,斜放着一个精巧的,可爱的塑料摆件,温馨极了,我想男孩儿一定爱极了这蜘蛛。
我把蜘蛛盒子放讲台上,佯装愠怒地说:“先放这里,好好听课,下课再取。”男孩儿的脸通红通红的,他肯定在担心,我会不会真的还给他。
课堂继续,男孩始终神色不安,同学们关于标题的作用也始终卡在“人物”和“事件”上。我顺手举起那个精致的蜘蛛盒,给同学看:“看这个盒子,你读到了什么?”同学们都笑了,喊了起来,“蜘蛛”“盒子”……我说:“都对,但老师还读到了别的意味,你看层层叠叠铺的卫生纸屑,给蜘蛛一个巢,放一个小装饰物,为什么?”我其实是问向全体同学的,没想到男孩儿蹭地站起来 :“是为了遮光,蜘蛛喜欢黑暗的环境。”他说这话的时候,是眼中有光,脸上带笑的。
“同学们,看啊!所以,我们还应该读到这位同学对小蜘蛛的爱,那你们再读文章的标题呢?。”这时候,同学们恍然若悟,“我还读到了阿长的淳朴和善良”“我读出了作者对阿长的感激和思念”……我最后总结:“这就是标题的作用——点明主要人物,概括主要事件,点明文章主旨,传递给读着明显的情感倾向。”
课堂结束了,我把男孩儿叫到办公室,把蜘蛛盒子还给他。我还没说话,男孩儿眼泪咕噜咕噜就出来了。我说:“喜欢小蜘蛛,挺好啊!我儿子也喜欢一些小玩意,但因为这个影响上课,小蜘蛛也不会喜欢你了。”男孩儿见我没有责怪他,不哭了,看向手里的盒子。我继续说:“现在你可以养蜘蛛,等你长大了,考取专门研究生物的大学,你会认识更多更喜欢的小生命。但,眼前的学习,就是通往未来最重要的一条路。”只见男孩儿擦了擦脸上的泪痕,重重地点头。
对于这个男孩子,我第一次关注,还是在去年元旦联欢上,他唱了一首英文歌,好听极了。在好多同学连单词都记不住的情况下,他能唱出来,一定有喜欢在里边。这只小蜘蛛也是如此罢,即便让他把它放了,小蜘蛛也不一定再能适应外界环境,不如激励他热爱,鼓励他拥有梦想,战胜眼前困难。
看着男孩儿飞奔出办公室的身影,我笑了。我知道一件事不可能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那就让我们就把一件又一件串起来,连成线,织成面,尊重他们成长,陪伴他们热爱,一路向阳,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