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财学院2期1班麦子 投稿到好好花钱
1.你参加过打卡群吗?
朋友参加了一个打卡群,这个群的规则是这样的:
自定一个在这21天想养成的新习惯,也可以巩固上个月的习惯,每天23:59之前打卡。
格式:
21天打卡~dayX
【打卡目标】
【完成情况】
【未/完成原因】
【一句话感受】
打卡满20天即可拿回押金,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奖金平分。
据朋友说,她每次都能赚一点。
换句话说,总有不能打满卡的人。
事实上能完成21天连续打卡的人也不多。
赛美老师的课程已经进行过半,按理说,到这个时候,千万资产差不多也应该到手一半(思维层次上的收获应该更多)。不过我注意到这么一个现象:
从第一节课到现在,课程的浏览量是逐步减少的。
和老师交流过后,老师说这是互联网课程的规律。
不是课程到后来不好,而是前期都是在打基础,很多人打着打着就没耐心了,就像打卡群一样,第一天基本都能完成打卡,越到后面打卡的人越来越少。
但是我们先来预测一下,这期基金定投课的浏览量绝对要高出保险课,包括后面的房产课。
为什么?这个留到后面来揭晓。
回到课程中来。上次课主要是围绕保险的重要性、各类保险(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自己消费型和返还型保险等等)的区别以及保险配置的原则等一系列要点开展,上过课的人肯定都会对赛美老师团队的专业性印象深刻!
但是讲了那么多,你买了吗?
就好像你希望中500万,给你讲很多买号的技巧,可最后你总要花两块钱去买一张彩票吧。否则,再多的技巧都是白搭。
对于保险,我只能说很重要。但是我目前并没有研究的很明白,所以,在这里也不打算讲保险。为什么?
因为如果你真的觉得保险很重要,你就应该去咨询专业人士,给你量身定制。
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这是财富自由概念中非常重要的思维——购买别人的时间为自己带来价值。
接下来,才是我想表达的重点。
2.我们缺的到底是思维认知还是业务技能?
这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知识付费行业在2017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带来的是普遍性的焦虑,很多人疯狂囤课,渴望速成。可是成功哪里是可以速成的(有的话估计赌徒算是一种吧)?
在黄有璨的《想转行做互联网,这可能是最靠谱的4个建议》一文中,提到:很多人“转行”的障碍从来都不在于他们的意愿够不够大,而是在于,他们根本都从来没有搞清楚过,到底他们想要顺利完成转行的这个切入点在哪里,到底自己想要去应聘或胜任的那个岗位是什么,具体要能够解决哪些问题,这些能力当中哪些自己是具备的,哪些自己尚未具备?
不同的能力,对应的学习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拿保险来说,如果你连风险的概念都不清楚,我估计给你讲的再好,你依然不会买保险。这是思维层级。
而一旦你理解了保险的风险防火墙功能,你可能担心的是我该如何来买保险。这就到了业务技能层面。
就像黄有璨说的:
①如果“业务技能”还不扎实,直接去进行大量“思维认知升级”式的学习,很可能是没什么卵用的。就像当我们无法在“做到”上到达一个新的高度和临界点之前,我们“知道”得更多,往往只会更痛苦。
②如果要解决“技能提升”的问题,必须一定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进行实践和训练,而不能仅仅只是看一堆东西。
③如果要解决的是“思维认知升级”的问题,关键点可能在于你要能够进入到一个高质量高段位的圈子中去进行高强度、高密度的基于业务本身的交流,而也不可能仅仅只是依靠“看书”、“看干货”就能解决。
现在我们可以来回答一开始的那个问题——为什么这期基金定投课的浏览量绝对要高出保险课?
很简单,直观上基金定投能带来比保险更高的收益。对应成功来说,这个是可以速成的。
事实是,我们总是高估我们的投资水平。
如果我们一开始没有学会风险管理,制定预算,你就不知道你的平时开支要准备多少钱,要准备多少的预备金,不知道如何打理闲钱,要配置多少保额的保险,很可能就是月光,进一步不会配置家庭资产账户,从而把大部分钱投入到风险大的股市、基金。
很可能的结果就是整天的心情都和大盘绑定在一起,波涛起伏。更不用说应对意外了。
如果说基金定投是具体的业务技能,那么风险管理就是思维认知。
思维不升级,知道的越多越危险。因为走的越偏。
所以,在学习基金定投之前,请一定把前面的课补上!
有了保障,才能更好的玩理财。
好规划遇上未来生活,富思维创造美好人生!
我在随手记&卡牛&美好家族打造的理财学院学习,这个理财课超级棒,愿每个看完我的文章的读者,和我一样将知识装进脑袋,将财富装进口袋!让我们一起做同学,一起学理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