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有户人家,老母亲有点呆傻,会骂人,老父亲身材矮小,皮肤古铜色,可能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才娶了这样一个媳妇,延续后代吧。
就这样,生下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老大是儿子,老二是女儿,智商正常,老三老四都是儿子,老三不说话,人称小哑巴,老四说话不过闹,人称二愣子。家里还有一头老母猪,一头老黄牛,在农村的二亩地上,紧紧巴巴地过日子。
当时是七十年代,老大到了娶亲的年龄了,但是他家穷啊,一个啥妈妈,一个哑巴弟弟,一个二愣子弟弟,这样的家庭,肯定娶不到媳妇。后来在这家老姑妈的介绍下,采用了农村普遍的一个模式——换亲。用二姑娘给老大换了一个媳妇。
新媳妇娶回来,依旧家徒四壁,没办法,老大分出去另外过,自谋活路。老大给人在工地上搬砖头,提水泥,干了很多苦力活,新媳妇娘家条件肯定也不好,不然也不会换亲,在家种着一亩不到的地,维持生存。就这样,小两口的生活也有了起色,但是没法帮衬兄弟。
话说一个傻母亲,两个傻儿子,还有一个瘦小的爹,家里的生活捉襟见肘啊。老母亲天天骂骂咧咧,她控制不住自己。三儿子一天不说一句话,夏天穿个大裤衩子,就喜欢和老黄牛在一起,皮肤也和老黄年一个色。小哑巴虽然不说话,但是家里的家务啊,担水啊,做饭啊,都是他。反正他也不抱怨,就不紧不慢地做。
最小的二愣子,比小哑巴小了1岁,智商肯定不达标,天天不是和这个吵架,就是和那个干架,反正一天都不得闲。
看着大哥大姐成家立业,过了自己小日子,二愣子也到了成婚的年龄。他整天在门口大哭大闹要娶媳妇。可是这样的家庭如何能娶上媳妇呢?
老父亲没有办法,卖掉了老母猪,托人 去偏远的山区,买一个媳妇回来。那时候的乡村,家庭条件不好,买媳妇的还挺多。媳妇倒是买到了,给谁呢?按顺序来说,老三肯定先娶,老四肯定在后面啊,但是老四不同意,老三也不吱声,最后这媳妇,真的就给了老四。
从此之后,小哑巴再也不说一句话,头更低了,家务事还是正常做,地里活也没少干。老四娶了媳妇,天天在家游手好闲,这媳妇好像也不是正儿八经过日子的。只要赶集,就一定去买鱼肉,然后大冬天,要吃葡萄,要吃青椒,要吃稀奇古怪的东西,农村那个时候哪还有啊,还得去50里以外的县城超市买。家里本来卖了老母猪,娶的媳妇,现在哪有余钱给买这些奢侈品呢?
老父亲抽着旱烟袋直摇头。二愣子再父亲旁边上蹿下跳,要钱给媳妇买零嘴吃。不给就闹。
老头旱烟袋一摔,卖黄牛。怎么办呢,不能让新媳妇不满意,断了老四的香火啊。
卖黄牛?小哑巴听了,腾地一下,抬起了头,眼睛死死盯着父亲,呀关咬得紧紧的。老父亲,看了一下,转过头去,假装没看到。
小哑巴晚上没烧饭,睡到了牛屋里。老母亲饿着肚子,到处骂人。新媳妇和二愣子,偷偷在房间吃了零嘴。老母亲也没心情吃饭,简单煮了点白水面,给傻老伴吃,自己一锅一锅地抽着旱烟袋。这头老黄牛,跟着他们家有10年了,当时生产队解散,分东西,二愣子的爷爷,啥也没要,就要了这头牛,因为他在生产队就是喂牛的,有感情啊。
他一直想把老黄牛养老送终的,没想到为了儿子,他却要卖掉这头老黄牛。现在也不是他舍不得忍痛一下也行。关键一句话不说的小哑巴,怎么办呢?
小哑巴在牛屋里,一句话也不说,他望着牛,牛望着他,他们都不说话,但是却似乎都懂。
第二天一大早,老父亲打发小哑巴去出嫁的姐姐家办事,小哑巴不乐意,但是看着父亲手里的竹竿,又不敢反抗。然后,买牛的人就过来了,准备摸老黄牛的牙齿,但是温顺的老黄牛,暴躁起来,转圈圈,不给碰。叫上了几个壮汉,终于把老黄牛运到拖拉机上,带走了。钱还没捂热,二愣子就一把抢过去,带着新媳妇去县城了。
到了傍晚,小哑巴回来了,他似乎知道了什么,一头冲进牛屋,空荡荡的还剩一些稻草,还有一堆牛粪。
小哑巴依旧没说话,躺进了稻草里,不停地抽泣。
二愣子倒是哭着回来了,一个人回来的。
原来,他带新媳妇去县城,新媳妇一路上对他可好了,他还把卖牛的几百元钱都给了新媳妇。在一个商店里,新媳妇说要上厕所,让他在门口等着,然后就没有了然后。二愣子本身智商就缺一快,手里的烧饼都吃完了,也不见媳妇,只好哭着回来了。
这下热闹了,村子里聚了很多人,老父亲带了一拖拉机人去县城,50里外啊,等他们到的时候,新媳妇也许到了更远的地方了。
从县城回来,老父亲一病不起,小哑巴整天睡在牛屋,还是不说话,老母亲饿了就骂街,二愣子更楞了,到处惹事。
卖了一头,老母猪,买回一个媳妇。
卖了一头牛,丢了一媳妇,疯了一家人。
后来,不就之后,老父亲和疯母亲去世了。小哑巴默默地生活着,或者成一个怪人,不说话,每天就喝水,吃点干粮。听说有的时候,还嚼稻草,也许是在思念老黄牛吧。二愣子听说去了很远的地方寻找媳妇,至今无音讯。
传宗接代的梦,还是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