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人物篇之NO.1

当年明月在书里提到,在波澜壮阔地大明历史中,牛人无数,但人品和能力都把把牛的,在他那里,王阳明排N0.1,于谦排第二。

时隔多年,二刷这本书,读到于谦的部分,还是感动到落泪,恨不得明天就飞到杭州的于谦庙去瞻仰。

于谦被大家评价为 给大明强行续命牛人

这里就不得不提 北京保卫战

由战神朱祁镇导演的土木堡大戏,埋了20万的大明精兵强将,没了军队和武器还不是最可怕的,一国之君被俘,整个大明文的武的,甚至三代四代的优秀官员也没了。鞑靼马上就要攻进老巢了,更多的人想着是怎么逃到南京去。不幸中的万幸,于谦没有去土木堡。扶持新君,强硬主战,精密部署,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人人自危,几乎没有胜算的情况下,可以说,是这个人凭着一己之力把一盘散沙给凝聚起来。

在备战的那一个月,于谦是怎么过来的,一个和上帝争分夺秒的凡人,没有超能力,确干成这件事,历史的神奇,造物主的伟大?不,我不会这么觉得,我只是看到了一个人可以做出的极限是什么,一个人是怎么影响一群乱成一锅粥的同伴。

没有人生而伟大,可却有人遇不可为而为之,或许也不能这么说,当时的情况,于谦也没有选择,只能打,如果逃了,那明朝就和北宋一样,失去半壁江山,逐渐亡国,人民必将落入水生火热之中。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赢面,也要咬牙硬打。

我完全感觉到自己语言的贫乏,我希望所有人都可以去看这段历史,那种被击中的感觉,会让我觉得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勇敢,纯粹,无畏,无私......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的偶像是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也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才写的出这样的句子,历史真是好,当我们对生活和人性绝望的时候,回看那些闪闪发光的伟人,一定会重拾信心。

于谦的人生经历也充满戏剧性,在人生的末端还演绎了一曲意难平。

也正是这层悲剧色彩,让后人更加痛心与怀念。

夺门之变像一场闹剧,你说你闹就闹吧,为什么要拿我们的大英雄来陪葬呢?

于谦面对生死也是看得很淡,甚至对陷害他的小人也是毫不在意

所以对他意难平的永远是我们这些凡人。

是什么样的人可以让自己并不是太相熟的同事忍辱负重,只为找机会为他复仇,是什么样的人在被蒙冤处死后,被百姓爱戴祭拜。

做大事大小事都尽心尽责,兢兢业业,城府极深(每次文官和皇帝闹剧的时候,都保持清醒,力挽狂澜)却心无旁骛,做事从来不针对人,极其公正。

我最佩服这样的人,权势,功名利禄,什么流芳后世,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也毫不在意,皇帝的同僚的,世人的都无所谓,再大的功劳也不挂心上,所以这么正直的人,得罪权贵(权贵算啥,皇帝他也照说不误)树敌也不少,确为官多年,不受影响,连王振这种人都拿他没一点办法,因为毫无弱点,能力值爆表,清廉(抄家的人都哭了),也不结党营私,不求名不求利。

我想这样的人是自由的,远离尘世修行是相对容易的,但主动站在污浊的官场中心,却始终坚定,坚持自己的理念是有多难。

生而为人是要有这个追求的,简单坚定地做着复杂的事。人生短短数十年,终将面临一死,为功名利禄缠身,为他人言语所困恼,为自己是否值得所有怀疑,这些都是别人或者说是别人绑住你的工具。我想于谦是可以倾听自己心声的,而且是无时无刻的,无论环境多混乱,人心多揣测,都影响不了他,因为他懂自己要什么,懂什么是需要坚持坚守的,同时在纷乱世间的处世之道,变通之法也是他的武器。

从情感上,于谦是我心中的大明NO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