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每次读到席慕蓉的散文诗时,内心总被一种柔软的善良的东西所打动,那就是流淌在她骨子里不变的蒙古族的血液。
而出生于1958年的鲍尔吉·原野比席慕容迟出生了整整15年 ,但是我在他的作品中也看到了同样的情愫——
那就是对大山的敬畏,对神灵的祭拜,对诚实善良亘古不变的向往 。在《我听到了谁的歌声中 》反复讲述着的就是这个主题。
从文章开头“我的心仿佛在蒙古语里融化了,剥落掉核桃一样坚硬的外壳, 露出粉红色血管密布的心,一跳一跳,回到童年。 ”可以看出他在现实生活中的泥泞雾霾 在这片纯净的天空里消散殆尽。
文中蒙古语的原始、淳朴;蒙古汉子的纯粹与坚定;蒙古习俗的真切与虚空 ;尤其是蒙古小女孩的诗朗诵——“这座山哪管只有牛粪那么大,也值得跪拜,因为这是我们的土地 。”……使作者老泪纵横。
所以在文章的结尾,他有了一种感触“我忽然问自己,这是哪里?我是谁?我真忘了自己是谁,忽然感到写作跟做一个纯朴的人相比,真是微不足道,到收区来找写作资源更是卑俗至极,人不写作也能活着,而活着值得做的事是清洗自己,我不想当我了,想变成牧民,放牧、接羔、打草,在篝火边和黑 桦树下唱歌, 变成脸色黝黑,鼻梁和眼睛反光的人,长生天保佑所有诚实和善良的人。 ”
鲍尔吉.原野与歌手腾格尔、画家朝戈被称为中国文艺界的“草原三剑客”。 2018年8月11日,其作品《流水似的走马》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
我喜欢这位作家 ,也喜欢描写草原生活的席慕容,还有《黑骏马》的作者张承志,因为读他们的作品,我总是会有一种苍凉与渺远的感觉。也源于蒙古族的渊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