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不会在某一个时刻你觉得自己很渺小,不知自己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也不知道自己能为这个世界做什么,短短的一生怎样过才有意义?这些问题看起来很神经,但你是否承认这些问题确实曾经拜访过你吗?
这本《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是日本著名编辑、儿童文学家,吉野源三郎吉野先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完成的著作,直到今天,那种“人为什么为人”的探索依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据说这是让宫崎骏从10岁读到70 岁的小说。
这是一个初二孩子小哥白尼的视角对人生的探索,说非常有创意的是小哥白尼的舅舅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整本书里小哥白尼和舅舅之间对爱情、贫富、歧视、霸凌、人与社会、勇气等问题的思索与探讨“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 。
这样一本小小的书,安静的讲述一个十二岁孩子内心深处的触动。
一、每个人都是渺小的分子
我跟哥白尼和舅舅在百货商城的楼顶,俯瞰整个在蒙蒙烟雨中的东京,川流不息的车流、来往往的人群,小哥白尼被这严肃又悲伤的模样给震撼了。
整个东京仿佛无垠的大海,仿佛是一个无穷大的混沌世界,大海下面是数十万、数百万人的人,他们来来去去,想什么?在做什么?数百万人各有各的想法,各过各的各的生活,每个清晨和傍晚,他们就像潮水一样,涌来又褪去。
在那一刻小哥白尼忽然觉得每个人如苍茫宇宙中渺小的一个分子,那是在那一刻,他忽然跳脱出整个世界,以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和感受。
哥白尼的舅舅说,人习惯以自己为中心思考判断事物,这种想法根深蒂固,我人深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就无法了解宇宙的全貌,同样一旦仅以自己为中心判断事物,就会无法了解世界的真相。
当小哥白尼能够脱离以自我为中心,以旁观者的角度深切感受到自己是这广阔世界中的一个分子,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二、关于如何对待贫穷
小哥白尼班里有一个家境贫寒、动作愚笨处处被嘲笑,被取绰号的同学。有几天没上学的时候,其他人漠不关心,但是小哥白尼主动去他家里找他。在那里,他看到了,和他自己成长环境,完全不同的家庭。
舅舅对小哥白尼说:随着你长大成人,你会渐渐知道:贫穷的人在生活中基本都很自卑,这是人之常情,所以不要忘记谨言慎行,以免让他们感到自卑。
这让我想到在《爱的教育》中,安利柯有一天去拜访他一个家境贫寒的同学,当他不经意的去禅发上灰尘的时候,他爸爸回家说他那个动作可能会让他的同学不舒服。
我也想到了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地都带些自卑,有人程度强一点,有人并不明显,以前我有时还傲慢地觉得别人是玻璃心,觉得自己问心无愧就好了,而对自己少了反省。
看了这些话,觉得谨言慎行才是与这个世界和睦相处慈悲和谦逊的态度。看到这里,觉得应该更主动一步,站在他人的角度,怎么说出来才是最好的。
三、过错和伟大
你之所以经常感到不幸和痛苦,是因为人原本不应该相互憎恨和敌对,原本就应该自由发挥与生俱来的才能。
歌德曾经说过错误同真理的关系,就像睡梦同清醒的关系一样,一个人从错误中醒来,就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
拥有决定自己言行的力量,因此会犯错,但是我们拥有决定自己言行的力量,因此能从错误中重新站起来,正因为如此,所以人类分子的运动才和其他物质分子的运动不同。
说特别吸引我的是,整本书就是一个成人和一个学生之间的对话,轻松但探讨的主题又很深刻。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整本书没有答案,将这个问题抛给了读者。
但是小哥白尼用非常稚嫩的语气写道:开始觉得自己必须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人,正如舅舅所说,我是消费专家,没有生产任何东西,我和浦川(小哥白尼的家境贫寒的同学)不同,就算我想生产什么,现在也无能为力,但是我可以做一个好人,这样世上就会多一个好人,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就肯定能为世界创造更多。
这本书对生而为人定了很高的基调,书中说:要对自己拥有的价值抱有真正的自信,那么无论际遇如何,都可以生活的心如止水。在贫穷的境况中不该看低自己,在富裕的生活中也不要自以为是,自始至终我们都必须着眼于自己作为人的价值。
朴素的浅显的就是做一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