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动句:
被动句是相对于主动句而言的。
例如:
我打碎了一个杯子。(主动句)
那个杯子被我打碎了。(被动句)
在古代汉语中也有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区别。
☞于
介词“于”可引出动作的施动者,这时句子可以表示被动。“于”在古代汉语中是功能非常强大的介词,但它不是表示专门被动意义的介词。
①郄克伤于矢,流血及屦。《左传.成公二年》
于→被,矢→箭头,屦→鞋
译文:被箭射伤,血一直流到鞋子上面。
②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腾文公上》
治→管理,于→被
译文:脑力劳动者管理他人,体力劳动者被他人管理。
☞为wéi:
介词“为”字或者由它组成的结构“为……所……”来表示被动。在这里都读作二声。
①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孟子.滕文公上》
复→再次,为→被
译文:没有再次得到兔子,自己被宋国人耻笑。
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史记.项羽本纪》
制→控制,为→被
译文:我听说,做事情先行动就能控制别人,后行动就要被人控制。
☞见 被:
“见”和“被”也可以表示被动。
但是这两个字不能引出施动者,而是直接加上动词表示被动。
①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殆→危险,见→被
译文:我如果不是来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将长久地被懂得大道理的人所耻笑。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
译文:讲信义却被怀疑,忠诚却被诽谤,怎么可能没有怨恨呢?
这里的“见”和“被”都是表示被动意义的。
注意:“见”本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词,后来也可以用来指代第一人称“我”或“我们”
表示被动→我、我们
现代书面汉语中的:
“见笑、见谅、见教、见疑”等词中的“见”就是“我”的意思,而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被动意义。
二.受事主语:
现代汉语受事主语句表被动
如:杯子打碎了(被动意义)
↓
受事主语
古代汉语受事主语句表被动
①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隐公元年》
蔓→野草,犹→尚且,除→被根除
译文:蔓延开的野草尚且不能被根除,何况您宠爱的弟弟呢?
②鲁酒薄而邯郸围。《庄子.胠箧》
邯郸→邯郸,围→被围困
译文:鲁国奉献的酒味道淡薄,使得邯郸被围困。
这种被动句,由于没有任何形式上的标志,所以一般被叫做意念被动。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
→“于”“为”“见”“被”所标志的被动句,
→以及没有任何标志的意念被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