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词:
重要的虚词,不能单独使用,只能附着在其他实词之后,帮助其他实词构成新的词或者短语。
现代汉语助词:
的(地、得)、了、着、过……
古代汉语助词:
之、者、所……
☞之
有两种用法:
1、定语十“之”十名词
↓
“的”
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孟子.滕文公上》
以→用,其→那个,之→的,道→办法,治→对付。
译文:用那个人的办法,回过头来对付那个人自己。
②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逍遥游》
翼→翅膀,若→好像,之→的。
译文:它的翅膀好像从天上垂下来的云。
2、主语十“之”十谓语≠句子
古代汉语中,如果主语和谓语之间有个“之”就不能成为一个句子,只能成为句子的一个部分,也就是取消句子独立性。
主语十“之”十谓语≠句子
↓
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不需要翻译。
①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假设关系)
《左传.僖公十四年》
之→取独,将→哪里,傅→通“附”。
译文:皮不存在了,毛附着在哪里呢?
②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主语十谓语)
《孟子.滕文公上》
物→事物,之→取独,之→的。
译文:世间万物都是不同的,这是客观情形。
③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动词十宾语)
患→担心,之→取独,知→了解。
译文: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我自己。我担心我不了解别人啊。
注意:上面三个句子中的“主十之十谓”结构都不是句子,而是句子的一个部分。
☞者
1、形/动十者=名词
↓
……的人、……的事物
①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仁→仁德,者→的人,知→通“智”,惑→迷惑,惧→惧怕。
译文:仁德的人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
②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徽子》
者→的事,谏→挽回,犹→还,追→补救。
译文:过去的事不可挽回,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2、假设分句十“者”
可翻译为“如果……的话”
①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者→的人,衣→穿,帛→丝帛,黎明→百姓,王→称王,者→的话,有→没有。
译文:七十岁的人穿着华美的衣服吃着肉,老百姓不挨饿不受冻,假如这样却还不能称王,没有这样的事啊。
②入则无法家拂(bi四声)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告子下》
入→国内,拂→辅佐,士→官员,出→国外,患→担忧,者→的话,恒→经常。
译文:(一个国家)如果国内没有守法度、能够辅佐的官员,在国外没有敌国外患的困扰的话,这样的国家往往会灭亡。。
☞所
1、 所十及物动词=名词
↓
……的人、……的事物、
……的地方
①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所→说的,伊人→那个
译文:我所说的那个人,在河的对岸。
②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泰誓上》
矜→同情,所→想要的东西,从→听从。
译文:上天怜悯老百姓,百姓想要的东西,上天必然听从。
2、所十介词(从/以/为)
↓可以组成固定结构。
所从:……的地方
所以:……凭借的工具、方法、原因
所为:……的原因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
是→这里,所→……的地方,坠→掉
译文:这里就是我的剑掉进水里的地方。
②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荀子.议兵》
兵→军队,所→用来……的。
译文:军队,是用它来禁止暴力,消除危害的,不是用来争夺的。
③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韩非子.五蠧》
儒→文人,侠→侠客,禁→律例,人主→君主,兼→都,礼→礼遇,所→……的原因。
译文:文人凭借文字来扰乱法制,侠客凭借暴力触犯律例,但是君主却对两种人都加以礼遇,这就是混乱的原因哪。
③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战国策.赵策》
所→……的原因
译文:我来见将军的原因,是想要帮助赵国。
今天学习的助词:
之、者、所。
每节课后都有测验题和扩展阅读。这门课结束后,我再把测验题列出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