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焦虑,内向者也可以遵从本心而活

有一个人,出生在贫民窟,在中学毕业做过多次苦工后,决定去当演员。他这个决定令妈妈惊掉下巴:“你三天都不说一句话,真的要去做演员吗?”


他真的去考演员,结果考了三次才考上。但因为性格内向,一连6年都是跑龙套,并没有角色可演。


不过,他始终不放弃,一直和自己的胆怯内心作斗争,主动找导演争取机会。直到一天,他终于接到一个演配角的任务,从而他的表演天分被发现,最终成为一代喜剧大王。


他就是周星驰。


谁又能想到在戏里很放得开的周星驰,戏外却是一个沉默少言、性格孤僻的内向者呢。


由此可见,性格内向并不会阻碍一个人达成目标,成为更好的自己。


《内向一点儿,不好吗?》这本书也提出,内向与不合群也是一种优势,如果找到适合的生活方式,也能让内向者在安静的人生中开出自己的花。


这本书作者帕特里克·金,国际畅销书作家,美国社交互动教练,其教学经验曾上过《福布斯》杂志、国家广播公司新闻等。


作者也是个性格十分内向的人,他曾经因为肥胖和孤僻而饱受嘲笑与煎熬。不过,现在的他在多年的焦虑与挣扎后,经过反复研磨与总结,成为一位卓有成效的社交教练。


作者将自己的经验总结成本书,分析了内向与外向的区别和优势,针对不同的生活场景,给出不同的应对策略,让更多的内向者与社交恐惧者在自己的人生中过得游刃有余。


01理解内向


朋友李生生是个非常喜欢社交的人,工作也是选择的能和很多人打交道的销售经理。除了上班时间外,其余时候也是充斥在各种聚会中。再加上他侃侃能谈,走到哪里都是气氛活跃者,众多朋友也喜欢无缝衔接一波一波地约他玩。


朋友们的一致认同,再加上自己强烈的表现欲,让李生生沉醉在社交舞台的中央无法自拔。但当他偶尔空闲在家时,就无精打采,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一旦有朋友约,就立马窜出门,一刻也坐不住。


而李先生的妻子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宅女,也不喜欢人多的场合。自从和李先生在一起后,为了搞好亲密关系,她起初还试着鼓励自己跟着他到处参加聚会。但过不了多久,她觉得应付这些聚会实在疲惫不堪,光是让自己脸上保持微笑,与人打招呼闲聊两句就感觉耗费了全部精力,只想快速回家瘫在沙发里。


后来,李先生的妻子不再参加聚会,能躲就躲,不能躲,就待在角落刷手机,不与人交流。


对于李先生及其妻子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朋友们分别给他俩打上外向者和内向者的标签。


如今,很多人常常将内向当作贬义,总觉得内向者高傲、没礼貌或难以接近。而外向者则受到大众的一致喜爱。


比如,爱说爱笑的孩子容易受到长辈的宠爱;活泼开朗的人更容易获得异性的好感;在职业生涯中,外向的人更容易得到提拔,等等。


但是《内向一点儿,不好吗?》这本书的作者,并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内向者与外向者的区别只是自身社交电池的不同。


社交电池指的是我们所拥有的社交精力值。每个人都有一块社交电池,其电量随着时间的延长都会消耗殆尽。但并不是所有人的电池容量一样,有些人的电量比别人的多一些,续航能力好一些。


而外向者与内向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当社交电池电量耗尽后,再充电时所采取的方式不同。


外向者是通过和别人交际才能充电,当他们独处时,电量耗尽得比较快,从而变得无精打采;内向者则是通过独处充电,内向者跟别人交际时反而会迅速耗尽电量,他们需要的是安静的独处时间。


因此,性格内向与外向并无褒贬之分,只是社交电池不同。内向者可以通过有效策略,给社交电池充电和保存电量,从而优化自己的社交表现。


02你可以不那么累


历史上很多名人,如比尔·盖茨、林肯、乔布斯,以及巴菲特,他们都是不折不扣的内向者。从这些公众人物的频繁亮相说明,他们并不会因为自己内心的需求,而拒绝一切社交。


不过,他们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有效方式,来为社交电池充电。比如比尔·盖茨,频繁参加社交场合一段时间后,会限制自己与人联系,并花三天时间来为自己充电。


人具有社会属性,作为内向者的我们,大多数因为责任和义务,即使内心不愿与人来往,但也无法将自己完全隔绝孤立起来,总会不可避免地进行各种社交。


而我们的社交电池电量一旦耗尽,就会觉得异常疲劳,继而外在表现,就带给人不好的印象。比如假笑、冷淡、傲慢。


不过,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方法,来保存社交电池容量,或者将容量扩大,让自己不那么累。


一,沉默反应。


所谓沉默反应,就是指用面部表情、身体语言,或非语言声音做出的反应。


我们在交流时,需要对对方的话做出反应,证明我们在听,在与对方共情,而不是无视对方,无视对方传达出来的情绪。


但我们一般都是通过语言做出反应,而用语言不仅耗费精力,也耗费社交电池电量。


用沉默反应,却可以节省大量的电池电量。在聆听时,用表情和肢体动作代替语言,也能让对方感觉我们在听在想。


比如,有人跟我们说他被人责备了一番,我们可以表现出难以置信的表情;别人分享其他事时,我们也可表现出对应的情绪表情,如,惊讶、悲哀、幽默等。


还有一些肢体动作,如挥挥手,凑近对方;或是非语言声音,如“嗯…”、“呃…”等等。


这些方式都能代替语言、进行同样丰富的表达,同时节省我们的社交电池容量,让其续航更长的时间。


二,提问专家。


回答问题,谈论自己的经历会耗费我们的社交电池电量,如果我们将自己由被动转为主动角色,向别人提问,让别人谈论自己,那就可以扩充我们的社交电池电量。


不过,向别人提问,也不是随便问什么,要想轻松地进行交流,提问也有技巧。每个人都喜欢谈论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那我们可针对对方的兴趣点来提问。


作者建议,在交流时,我们可以向对方问4个问题,问完4个问题后,再分享一下与自己相关的事,这4:1的比率,能说服别人谈论自己。


提问的时候,可以提以下两类问题。


一个是具体问题。具体问题是指有关某个话题的具体细节和构成部分。


比如,如果在谈论衣服,那么可以提问:你在哪儿买的、花了多少钱、什么材质等等。问具体问题,其实就是在问信息和事实的细节。


第二个是宽泛问题。宽泛问题是缩小一个话题并试着了解它的来龙去脉。


如果在谈论新电脑,那么宽泛问题就是买电脑的动机,或旧电脑为什么不合适等等。这其实是在问想法和理由,而不是信息和事实。


03写在最后


除上述的方法外,作者还提出采用爆发性对话、巧妙应对闲聊、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来为我们的社交电池充电。


另外这本书还针对亲密关系维护、派对筹备、优雅地离开社交场合等各方面,提出可行性策略,让内向者发挥自身性格优势,摆脱现实与心理困境,帮助其重拾自信、遵从本心,实现与社会的和谐相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