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午我上完课回到办公室,打开手机一看,有6条微信信息。点开微信后发现是多××(这个孩子是我带的上一届学生,现在我校就读九年级。)的妈妈来的信息:
“郭老师你好,我还得求你点事。”
“你能帮我开导开导多××不”
“这个孩子现在有不想上学的念头了他有时候根本就不听他们班主任的话,郭老师你的话他倒是能听进去。”
“郭老师麻烦你了。”
“郭老师咱不能让孩子废了吧!”
“郭老师我先谢谢你了!”

我把每一条信息都读完后,心中既高兴,又生气。高兴地是我以前的工作得到了家长的认可与信任,即便孩子不再跟我上学了,家长仍然认为我对孩子的影响很重要。生气地是,这个孩子真不该如此表现,他让妈妈操了太多的心了。
我看了以后,问道:“他怎么了?犯错了?还是闹情绪了?”
她回复说:“多××这一段老闹情绪。”
我痛快地答应了家长:“好的。不客气!”
午休时间正好是我值班,待学生都安顿下来,检查各楼层值班老师均在岗。我就把多××叫过来,他来了后,我发现跟前眉头紧皱着的。于是,我先让他搬过一个凳子,请他在我斜对面坐下(我没有让他在我正对面坐下,是和于永正老师学的。于老师认为,和学生谈心交流,或进行思想教育不要让学生在位置关系上就站在老师的对立面;让孩子坐下就是让他放松,我们不给他制造心理压力。这样交流起来才会和谐,才会有好的效果。)他说:“老师,我还是站着吧!”我笑了笑说:“怎么!你想让老师今天中午一直仰视你吗?”他觉得不好意思了,就坐下了。
我并没有直接和他说问题,而是询问他还记得七八年级的事儿吗?经过几次对话,他的心情放松了。我就开着玩笑地问他:“现在可以交待交待最近一段时间的'犯罪'情况了吧?”(我和曾经教过的学生聊天,通常情况下是开这玩笑进行的。)他一愣,随后就反应过来了:“最近耍脾气了,不听班主任的话了!”我说:“那可不可以跟我说说为什么发生这样的事儿吗?”他没有犹豫,直接跟我一五一十地把从本月开学前后的事儿都说了出来。然后,我根据他说的这些事儿,一条一条地帮他分析了一遍后,又把的看法与建议对他说了。随后,我又告诉他:“现在你是家里的顶梁柱了,妈妈的后半生完全依靠你了。你要学会理性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了。”
就这样,我们在一起聊了半个多小时,因为下午还要上课,我没有过多地占用他的休息时间,看到他的眉头舒展开了后,就让他回宿舍休息了。
和他聊完后,我又给他妈妈反馈了我们的谈心情况。
我给家长回了这么两段话:
“刚才利用午休时间和孩子聊了半个多小时,了解了一下情况,劝了劝孩子。”
“孩子说,每次开学前跟你总是闹得不开心。在你的唠叨声中来学校,到学校很长时间情绪转不过来,就没有学习状态。然后老师就找到他谈话,他就因为心情不好与老师说话比较倔犟。
我建议你,在以后不要和孩子过多的唠叨了,说什么事不要超过五句话。如果你俩心情都挺好的,就坐下来随便聊聊天,不说什么具体的事儿,也不要以妈妈的身份对他进行教育。聊天就是聊天,不带有任何目的。
孩子大了,自己的想法就多了,我们一味地批评训斥不起作用了。你把他当成大人,平等的商量着办一些事,效果会更好!”
“我们总是以成年人的丰富的阅历,去要求他们有点强人所难。多与孩子协商,家里有什么事也多和他说说,让他也提提建议,拿拿主意,让他学会担当,学会承担责任。”
家长给我回信息,表示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