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今年给我们各部门负责人报了一门中欧数字化转型特训营的线下培训课程,这个可不是简单地听老师培训讲课,而是要提交实实在在的方案,带着未来可以落地的项目,经过老师评鉴后才能进入特训营。这个培训项目经过第一轮面试访谈,中断,重启,中间有很多因素让大家都迟迟没有行动,眼看一年都过去四分之三了,到底要不要参加,参加的话怎么做方案都得有个定论。我作为被推举出来的项目经理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公司说大不大,内部管理人员之间各有想法,也有一定的矛盾,如何来统筹协调大家来参与一个项目,着实伤脑筋。
但时间留给我们的不多,必须有所行动了。上周就通知各成员周一开会讨论。会议开始,我先简单介绍了培训项目的背景,因为公司还没正式付款,所以我先询问大家是否决定要参加这个项目,这一步叫获取承诺。得到大家的一致意见后,第二个问题就是怎么选项目做方案。我请大家都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看没有人有反应,我就先发表我自己的想法,主要分6点,内容是来自于我最近在学习的黄有璨老师的经典课程,《商业操盘手》中的第三章,“自己所在局部的业务模型的搭建和优化”。
我所处的局部业务类型是什么
局部业务类型大体分为四种,增长,生产,供给和交付。我说我所在的部门属于供给类型。
2、局部要聚焦解决的业务问题是什么?
我所在的局部要解决“客户订单如何与后端供给匹配,且供应链运作效率足够高,减少损耗浪费”。
3、明确所在局部业务的Input和Output
4、评估如果在业务体量显著增长的情况下保持Output稳定,会遇到哪些问题?
5、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之后设定流程,路径,关键环节,角色分工协作关系
6、结合关键环节,完善补充各种配套约束机制(比如激励)及sop等。
我针对以上6个问题进行了阐述,然后请各部门发表他们的观点。开完会才知道大家也有很多的想法,其中一些是大家的共识,还有一些可能存在个人认知上的偏差。但所谓百家争鸣,辩论出真知。期间竟然还迸发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类比,大家在讨论中欧这门课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的时候,人力负责人提出了一个“酸菜鱼”的类比,所有的配料都是需要我们自己准备的。我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延伸,我们自己准备了主料辅料,端上一盘酸菜鱼,需要请中欧的老师来评测配比是否符合客户要求,能否稳定产出,能否支撑突然增加的市场需求。最后大家商讨下个周的会议主题,也领回各自的任务。
项目总算启动,想总是问题,做才有答案,这句话让我再次验证,加油吧,希望接下去的两个月能有一份集体智慧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