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5

暑假读书打卡第19天——《主题阅读的教与学》(七)

        在兼顾单篇精读的同时,教师用主题阅读教学的思路和策略,由课内教材中的“一篇”,拓展延伸到课外的“一篇”或“多篇”,为学生的理解、迁移和运用提供实践平台,同时也提供一种整体的、比较的、思辨的视角,既能强化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又能提升阅读的效率。

        “一篇”带“一篇”这种课型,其实是老师们比较熟悉且容易把握的,很多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都有所尝试。“一篇”指的就是语文教材里的文本,带的“一篇”是由“这篇课文”拓展延伸的课外的一篇文本。这种课型一般需要两课时,大多情况下是用1.5个左右的课时时间来精读课文,用0.5个左右的课时时间来读引申出来的另一篇文章,例如前面举到的《乡下人家》一课的例子就属于这种情况。也可以用于课时精读课内文本,再用一课时把课内和课外的两篇文本放在一起比较阅读,这也是比较好的。

        “一篇”带“多篇”,“一篇”就是教材里的文本,带的“多篇”就是由“这篇课文”引申出来的一组文章。这种方式一般需要两课时,一课时精读教材里的“这一篇”,一课时粗读多篇文章,进行主题阅读。同样,这“一篇”与“多篇”在人文主题、表达特点、作品题材等某一方面,要有比较强的互文性。老师对教材中的“一篇”进行精讲,聚焦主题,带领学生阅读多篇文本,引起学生的探究、发现和思考,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阅读能力。这种操作方式主要适用于中高段的教学。

        课外“多篇”,老师可以自己定主题,围绕主题自己选择文章。可以聚焦作家,例如贾尼•罗大里的诗、西顿的动物故事、冰心的童年、走进李白等等。可以聚焦表达特点,例如故事里的环境描写、按照时间顺序来写、古诗中的“酒”意象、文章里的“铺垫”等等。可以聚焦阅读策略,例如如何预测、如何提问、如何概括主要内容等等。可以聚焦作品题材,例如有趣的童谣、小小说阅读、民间传说故事等等。也可以聚集一些话题启发学生思考,例如神话中的偷窃者、大气和小气、我的第一次、孔子的故事、我只能是一个小孩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我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发言材料 2021年8月 根据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要求,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
    六月溪阅读 1,066评论 0 2
  • 由亲近母语研究院主办的第十三期儿童阅读种子教师研习营对于儿童诵读,统编教材教学,图画书阅读与教学,整本书阅读与教学...
    晨曦_6a29阅读 5,529评论 0 1
  • 她巨胖无比一米九400斤,我们会因为她的外貌想一探究竟,就爱上了她的文字。爱上了她硕大身躯顶端那颗还算俊美头颅里的...
    CowCoco阅读 2,682评论 0 0
  • 一、诵读微课《黄豆荚》 来自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的王芳老师带我们走进一首充满节奏与趣味的儿歌,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为下...
    吉娃娃_f5b0阅读 3,674评论 0 0
  • “只要你敢想,配上你的行动,一定可以收获最优秀的自己”。决定你价值的,不是你拥有什么,而是你产出了什么。资源和机会...
    Wendy如意芳霏阅读 1,15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