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群里的小伙伴面基,不少人提到了如何客服拖延,高效学习和工作。
明明有很多待办事项摆在眼前,可是不敢动、不想动、不愿动,最后一拖再拖,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或者实在躲不过,临时抱佛脚,凑合着潦草了事。
首先,这种情况在绝大部分人身上是存在的。所以,拖延不是一种病症,也就是说,拖延不是病。
人类从洞穴时代开始,为了生存出门狩猎、采集,但是试想一下寒冷的冬天,大雪纷飞,我们的老祖先也是不愿迈开步子去野外忍受寒风刺骨、冰天雪地吧。
可是肚子饥饿难忍,不愿意也得行动。
今天,社会物质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我们换了个场景。
一线都市的白领们穿着光鲜的职业装,不到七点出门,晚上七点到家,
在拥挤的地铁里穿梭,在繁华的写字楼里吃着路边随手买的早餐,
这一天为各种客户、方案、产品折腾的精疲力竭,
嗯,如果有选择,谁不想获得自由支配权?谁不想睡到自然醒,吃一份安静丰富的早餐?
但是,公司打卡、生活的压力让我们闹钟一响,就从温暖的被子里爬起来。
老板交代了任务,加班累成狗还是要完成。
你看,时代变迁,社会变化,人类繁衍几千年,时至今日,仍然是摆脱不了,不想干、不愿干也要克服困难干。
拖延不是一种病症,而是伴随人类趋利避害的基因,是人类众多习性中的一个。
既然拖延不是一种病症,我们要怎么与它和平相处,更好的趋利避害呢?
其实,我在生活中也时时出现拖延的情况。
今天我们说一说拖延。
举个例子。
我计划下个月带孩子去香港迪士尼游玩,昨晚翻看了一下,我的港澳通行证已过期,孩子的签注已过期。而距离计划时间不到一个月,还得提前订好票。
这样,我一下子需要办理通行证、办孩子的签注和订机票了。
虽然我很爱旅行,但是不太喜欢跟政府部门打交道,也不愿去办理各种证件和手续,思想里就对要去做的几件事情厌烦、畏惧了。
但是,要去旅行这件事情呢,是确定的,所以,为了在一个月以后顺利出行,我没有选择,只能尽快搞定这些事情。
考虑到时间的紧迫,我当晚就打开了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办理页面,进行资料填写和办理预约,并且约了最快的时间,第二天上午。
第二天上午,到了公安分局后,按照大厅办事流程照相、打印表格、取预约号、录指纹审核、缴费等一系列动作,整个通行证办理下来不到20分钟。
接下来,我了解到签注的办理方法。因机器故障,等待了10几分钟,很快就自助办理完成。
两件事情大约花了40分钟搞定。
机票也在回家后第一时间查询,只是奈于通行证当日不能取,机票暂时不能订。但是对机票的搜索、性价对比、订票流程已经熟悉,等到通行证取到,花几分钟就可以顺利订票。
上面这个小例子,其实让我尝到了快速行动的甜头。我们对抗了一下自己的拖延心里,分解目标,从可以入手的事情立即动手,事情一件接一件就顺利的完成了。即使中间出了什么问题,也可以及时调整解决。
所以,明确目标,分解目标是我们不拖延的第一步。
明确了自己要做什么,不做不行,那么我们往往就把心定下来。接下来,就不用耗费精力在犹豫、思考退缩上了。
明确了目标,要实现它,就要一步一步去分解。比如,办理出入境证件,首先要进行网上资料填写和申请,再到公安分局办理等等。分解的好处在于,看似一个难啃的骨头,拆解开来,一点点也就啃下来了。
这对于想好学好某项技能如英语、演讲、知识管理等等都有明显的效果,语言学习本身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你分阶段分目标实现,积累下来,就是大的目标了。
快速行动,不要等。
人每天的时间精力体力都是有限的,我们等待、思虑、犹豫等活动实际上在无谓消耗自身的精力和时间。
明确了要做的事情,那么就挑一件,开始做。
上周末,IP营里的小伙伴谈到要去做公号,如何定位?如何写出更有吸引力的文章?如何提高关注量?
这些事情只有在你开始去运营一个公众号,坚持码字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有答案。
而一味地探讨、思考和臆想是不肯能解决问题的。
快速行动,坚持行动,在行动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行文至此,拖延,你完全可以自己搞定,想一想自己到底在哪个层面上卡壳了?
是需要明确目标?
还是需要分解目标?
还是你都懂,
就差一个字
干!
干!
干!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