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星期老师给孩子留的周末家庭作业是『“>”“<”“=”的运用』。
回想起2021年大宝刚接触到这些符号的时候,整个人都蒙圈了,首先是名字经常叫错,把“>”叫成小于号、把“<”叫成大于号,搞到后来连我都被整蒙圈了,竟也混淆了这两个符号,得亏了现在网络教育发达,我百度了大于号、小于号,在图形、语音的双重教育下,这两个符号才深深的印在我的脑子里,不会再混淆了。
我是记住了,可是大宝却记不住呀,那时我也是暴脾气,揪着孩子在书桌前,既是画图形又是看视频,既是编口诀又是做夸张动作,教了半个钟后,自我感觉还可以,从大宝的表现来看他应该是掌握了,于是我又出道题“7○8”。
大宝说:“7小8大。”
我接着问:“那用什么符号呢?”
他说“用小于号。”
我开心呀,兴奋呀,教了一整晚,终于要见成果啦,哈哈!可谁知,我还没高兴1分钟呢,大宝就在纸上写了“>”。我差点没气晕过去。。。
一直以来,我都对那些辅导孩子做作业竟把自己弄进医院的家长嗤之以鼻,以为孩子的功课自有老师教,家长操什么心呀,孩子不会就让孩子问老师,老师自由办法教会孩子的嘛!
没想到,等轮到自己教孩子做作业了,自己也会跟那些家长一样,被孩子气的呱呱乱叫。
我意识到我的火气蹭蹭蹭往上冒了,但我还是强忍着没发火,但语气却比之前要尖酸刻薄了些,大宝也被我的气势吓到了,呆呆的站在原地,问什么话都不回答,看他这样子,我更是生气,就越骂越大声,最后我也失控了,竟来一句“哭哭哭,你就知道哭,男子汉大丈夫,你除了哭还会什么?”
虽然大宝很爱哭,每次说他我都很冲动要说这句话,但我这句话实在太伤大宝自尊了,于是每次话到嘴边就又噎了回去。没想到这次竟脱口而出了,话已出口我就后悔了,于是我也停止了怒吼。
气氛就这么尴尬着,空气中只有大宝的抽泣声。那时已是晚上10点半了,估计大宝也是累得够呛,站着边抽泣边东倒西歪,上下眼皮快要粘起来了。真是又好气又好笑。于是也不管作业了,直接抱着他去床上睡觉了。
如今时隔一年,又是“>”“<”。估计上次留在大宝心理的阴影面积过大,他边写边用眼睛偷瞄我,看我的反应,我说话的声音稍微大一点,他脸上都会表现出恐慌的情绪。
这次作业本里除了有数字的比较,在数字的上方还画有图形,“7○8”的上方画了7颗糖和8个糖,辅助孩子进行比较。
或许是在幼儿园老师教他们数的比较,或许是经过了一年,大娃的知识丰富了一些,数量是数的清楚了,但一旦综合起来,要比较数的大小的时候脑子就转不过来了,教了一会后,我那个火气又是蹭蹭蹭往上冒。
老实说,我真怕我当时说着说着就对孩子发火了,关键时刻我一想,要是再发火,肯定会打击大娃的自信心的,于是还是强忍着不发出来,于是我微笑着对娃说:“你自己先数下,我去透透气。”
走到门口的时候,刚好碰到大娃的同班同学和他妈妈来串门,他妈又刚好看到我家大娃在做这些题,于是她也开始吐槽她儿子如何如何的笨,怎么教都教不会对大于号、小于号的区分。
我一听,我的天呀,她竟然当着孩子的面,当着我们这么多人的面说孩子笨,这孩子的自尊心该伤得多重呀!这得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呀!
我看着她那已经7岁了的孩子,说话还是那么咬字不清、还是那么逻辑混乱,在同一个班上课,我家大娃虽然还不太会区分大于号、小于号,但起码大娃已经会数数了,而他,却连这基本的数数都还数不清楚,看样子没少挨她的吼叫怒骂吧!
突然我心里一紧,后背发凉,经常吼骂孩子的危害是那么大呀!想起我曾写的那篇文章《让我泪流满面的“恒河猴实验”》,实验人员用绒布妈妈代替猴子妈妈,并让绒布妈妈时不时向小猴子泼冷水、射铁钉,吓得小猴子到处乱窜,小猴子此时不会去对抗绒布妈妈,而是离得远远的,等绒布妈妈停止攻击后小猴子会立刻回到绒布妈妈的怀抱,紧紧抱着那个攻击过他的坏妈妈。但此时小猴子心灵、大脑已然受了伤,与其他正常在妈妈身边长大的猴子相比,它们胆小、懦弱、目光呆滞、不懂得与其他猴子相处,更严重的是,这些猴子长大后会孤僻自卑、抑郁和情绪暴躁。
记得樊登读书会在解读《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的时候提到,他的孩子很喜欢写字,他却没有刻意去教孩子写字,反而是他的妈妈经常说孩子这写的不对那些的不好。于是樊登就她说,“现在保持孩子探索新东西的愿望才是最重要的!这个比纠正他把那个字写正确要重要的多。如果因为纠正他这个字写得不好看而导致他不爱去探索,不爱去学习,这就得不偿失了。可以用‘反应情感’的方式,告诉他你今天真棒,你善于坚持练字,你肯定能够学的好。当孩子感到练字本身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孩子才能够学会坚持,学会写好字。”
想到这里,我也冷静下来了,既然我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那么我就该好好地陪陪孩子玩玩“探索大于号、小于号”的游戏,激发孩子的大脑活力,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会使用大于号、小于号。那怎么玩呢?
送走大娃同学和他妈妈的时候,他们穿鞋的动作点醒了我,我家门口鞋子那么多,要不然就用“臭鞋子”来玩?!
于是我把鞋子摆成一行,喊来大娃,让他数数这里有多少只“臭鞋子”。
他回答正确后,我就用浮夸的表情、动作对他说:“哇,你数数这么厉害呀,好棒呀!”
这时候明显看得出大娃很是开心,很有成就感。
“这是爸爸的臭鞋子,你把它们放到一遍吧。”
“我才不要呢,爸爸的鞋子臭臭的。”大娃边说,边做出恶心得要吐了的动作,笑得很开心。
我也表现得一副嫌弃的样子,将那两只鞋子拿到一边。
“那请小朋友数数,那边的鞋子多呀?”
等他回答正确后,我又夸张的表示“真是太棒了,你看,这边多,这边少对不对,真是太棒了。”
于是,一整个晚上我们都在数“臭鞋子”。在一次又一次的浮夸表扬下,大娃也知道了该怎么区分大于号、小于号,反应也比之前快速了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