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生活的CEO,要在方方面面对孩子负责到底,从认知生理社交情绪品行,精神文化等方面,要对孩子进行教育。教养这一重任就像一座大山会压的我们喘不过来气。什么才是正确的教养方式?我们在选择教教养方式的时候,会变得更加的谨慎。作为老师,作为父母,我却又是天生的负面偏见型家长,所以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我与孩子的矛盾就越来越激化了。甚至孩子出现叛逆情绪的时候,孩子公然说“就是要和你对着干的”。听到这些话,我很难过,但是痛定思痛后,我觉得作为家长的我首先要进行改变!
于是,我报名心理学沙盘课,虽然听课时觉得很多需要改变,但一回家看到凌乱的书桌、乱扔的玩具的时候,一切就被打回了原形!于是,挣扎-自责-尝试-打回原形就成了我与孩子相处的主要模式!但好在一切的尝试让亲子关系变得稍微缓和了一些。
终于,有一天我看到了这本书《优势教养》,我突然觉得眼前出现了曙光,是呀,不能老是用负面偏见的思维看待孩子,孩子的优势需要被看见!优势教养让我们看到孩子真实的一面,而不是我们迫使他们成为了杨紫,因为它提供了更加清晰直观的衡量指标来定义优势,一旦你能够发现孩子身上独特的才干或性格特征,你就可以不受投射的影响。现在再次看到凌乱的书桌、乱扔的衣服,我不再是以前那样脑盖突然被打开,情绪失控的妈妈了,我在心里就会打开孩子的优势开关,让我的负面情绪短路。我也越来越擅长看到别人身上的优势,我也经常在想,如果我能够多发现点他身上的优势,或许就会能够激励他去做成某事,能够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
还记得第一遍看这本书的时候,其中有一个小实验,拿出一张纸,一支笔给你5分钟的时间写下你想到的孩子的优势,只需要写下最先浮现在你脑海中的优势即可。当听到这个提示的时候,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我甚至连一个孩子的优势都想不到。三分钟过去了,我依然没有找到一个孩子的优势。但是当第二遍读这本书的时候,再次看到这个地方,我不禁哑然失笑,多么可笑,那么明显的优势,我却一个也看不到。再次提起笔来,我已经在纸上写下了五六个属于孩子的优势:理性思维好、情商高、孝顺父母、有幽默细胞……瞧瞧,孩子的优势就在那里,就等着我们静下心来学会方法,然后发现。
有了良好的开端,我就更有动力去继续研读了。优势分为:核心优势、成长型优势、习得行为。如果我们想要帮助孩子构建支持优势发展的大脑区域,需要创造环境和经历,让孩子可以经常发挥优势,一种优势,用得越多,这种优势的神经链连接就越牢固。这些神经链在不同的大脑区域,以网络形式彼此关联,连接起了运动功能,感官信息,抽象思维以及情绪,所以这些神经链可以强化优势。因此发挥优势的经历可以造就从优势出发的神经网络。而培养孩子那些不太突出的优势却没你想象的那么难,他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让孩子意识到他在使用哪种积极的特征并帮助他进行练习,通过反复练习大脑就会发生变化,优势就扎根了。如果我们把唠叨孩子改掉,缺点的时间都花在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优势上,他们的大脑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开发我们的基因潜能需要机会和练习,没有一种优势是出生时就完全设定好的。优势发展=能力诚*努力,一开始是孩子基因上的一点优势及能力,如果加家长给予合适的环境,一定的时间,让孩子多次使用这种能力,两者相乘,结果就是孩子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取得比其他孩子更高的成就,心理学家称之为“相乘效应”。一个从优势出发的孩子,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坚强、有竞争力,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清楚的认识;自信,乐于发掘自己最大的潜力,而不是一味追求外在定义的成功;泰然自若,无论是面对欺负他的同龄人,还是低估他的能力的老板,或是一个控制型的伙伴,他都能坚持自我。这么看的孩子实际的水平高低无关作用在于让孩子从心底里接受这个事实他们是有优势的,他们的优势就是让他们充满激情的东西,让他们变得乐观坚韧的力量,鼓舞他们追求梦想的内在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