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我时常提醒考研的小伙伴一样,每一次,当我说出,时间就是一转眼就会过去的时候,也相当于在提醒我自己,多一点,再多一点把时间用在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上。
又因为,每天,我总会有一段时间完全沉浸于工作、学习之中,这好似也进一步加剧了时间流逝的速度。
有过全神贯注做一件事的小伙伴,都深有体会,全身心投入其中的时候,时间就是转瞬即逝。
和大多数人一样,一月的大部分时间,我都是陪家人度过的,我想我应该好好感谢春节这个节日,因为它在无形中,逼迫所有人暂时放下手中的忙碌,能够以一个相对放松的心情陪伴父母、爱人、儿女,享受一番难得的短暂时光。
昨天,有位小伙伴问我,“怎么样,你的新年计划做的怎么样了?”通俗点来看,我以为,她会等我回答说,“新年打算赚多少钱呢?打算如何扩充自己的业务呢?或是,再长远一些,未来的几年,自己有何打算呢?”
经她这么一问,我好像才反应过来,哦,原来,现在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呀,这要按理说,我的确应该好好的盘算一番接下来一年的事无巨细,可实话实说,我还真就压根没有想过,类似制定什么工作计划呀?如何提升工作效率呀?等等。
“到没有什么新年计划,就还是延续去年的工作思路,争取再去年的基础上,做的再好一点吧。”我简单思考后,感觉这的确是我的真实想法。
再仔细看看我一月的忙活呢?
除却回家的半个月,其他时间,每天我的生活节奏大体一致。上午工作,下午学习,晚上可能工作,也可能学习。
由于,有自己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所以,也感觉每天都还算充实,最起码,在晚上入睡前,多少还是有些对生活的焦虑存在,可毕竟,适当焦虑也不是坏事,就当是逼自己多工作,多学习呗。
谈工作
新的一年,工作于我最大的感受是,若是在细节方面,稍加注意的话,的确可以让工作变得有意思起来。
就像是,对于一本书来说,每一次重读,都有可能给自己一个新的感触。既然如此,好像,于我的工作来说,自觉也可以给自己,也给跟我学习的小伙伴以新的感受。
因为,我对于讲述的内容,已然做到了了如执掌,可是,对于首次接触此内容的学生们来说,却是陌生的。于是,我就要思考了,究竟,我怎样做,才能让自己,同时也让学生感觉不到理论知识的乏味呢?或者即便对于理论本身感觉乏味,也不能在课堂上提不起精神来,从而,形成一种负面循环,导致对于我,对于学习内容的厌恶。
那好,无论如何,我要全身心投入,我要动用我的视觉,听觉,触觉,以让自己活力四射起来,我总得自己先感觉这是一个激情满满的课堂吧,也总得把自己的情绪深深融入理论知识中吧,不然,我又怎么能触动到学生们呢?
我想,每一位做老师的小伙伴都思考过类似的问题,而我似乎逐渐摸索出来一套属于自己的授课方式。
接下来的一年,鼓励学生还是重中之重,此外,我会用我或是高亢,或是低落的情绪,感染学生,有起有伏,才有意思吗?一条直线,肯定会异常无聊。
谈学习
即便是除夕那天,即便是春节那天,我仍然保持惯有的学习节奏。基本的策略是,阅读文章,然后,把其中的理念与自我做结合,进而以文字的形式输出出来。
曾经,我与大多数小伙伴一样,所谓的思考仅仅停留在脑海中,然后呢?不肖说几天,几个月,甚至是几年之后了,可能,就连昨天自己思考的内容,也毫无踪迹可寻了。如今,每天的思考,我都会落实到纸面,想到哪,就写到哪,有时,虽然不是大多数时间,写着写着,真的也就想通了,也就豁然开朗了起来。
大概,也就是近一两个月以来,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也由于过年在家的条件所限,我的确没有做到系统的阅读。我想,这也可能是为什么我会感觉最近写出来的东西,总是不满意的缘故了。
就拿一个我想通的问题来说吧,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争执起来呢?比如父母和儿女的争吵,亲戚朋友之间的争执,同事之间的相互不服气等等。因为,我有过很多次这种经历,所以,我的总结是,根源并不在于谁对谁错,谁有道理,谁无理取闹,真正的根源在于,那争吵的双方,本身在能力方面差距并不大,反正,肯定不会大到谁对谁敬仰的地步。这下,事情好像就简单了,你再有道理有什么用,不还是过活的和对方差不多吗?既然如此,人家为什么要认同你的观点呢?反之,若是你的道理有用,你的认知超前,那你应该过活的很好才对啊,可事实并非如此啊。
那我就懒得与他人理论了,还是把更多的时间用在那些让我敬仰的人身上吧,看他们写的书,听他们讲的课,不急不躁的慢慢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