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赋效应与损失规避效应
我们之所以有胜心,容易否定他人坚持自己,是因为禀赋效应和损失规避效应的存在。
所谓禀赋效应,是指人们一旦拥有某件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比他拥有它之前的价值评价更高。
比如说,有一个杯子,你为了能够拥有它,你愿意支付3元,但是如果这个杯子是你的,让你放弃这个杯子,你可能希望别人给你5元才会同意。
禀赋效应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比如说拆迁,拆迁户要求的补偿款,比购买同样的一套新房的价格要高。这种禀赋效应的存在,导致很多拆迁户总觉得赔偿不合理。
所谓敝帚自珍,背后就有禀赋效应的影子。
小孩不会愿意将手里的玩具给其他小孩玩,除非你给了他认为更好的玩具或者其他条件,他才会心甘情愿的放手,否则就会大哭一场给你看。
现在的研究表明,不仅人类具有禀赋效应。
灵长类生物,对食物也具有禀赋效应。
跟禀赋效应同样意思的概念,是安于现状偏差。
因为安于现状偏差的存在,所以我们容易被习惯控制,要改变旧习惯形成新习惯就很艰难。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既得利益者不愿意进行改革。
之所以有禀赋效应的存在,源于人们的损失规避效应。
所谓损失规避效应,是指损失和获益的心理效用并不相同,客观上的损失比等量获益产生的心理效用更大。
状况由好变坏时,人们承受的痛苦会比状况由坏变好时所体验到的欢乐多。
最经典的解释是这样的,你路上捡到100元,会觉得高兴,但是如果你又丢了100元,你会觉得痛苦,而且你觉得丢掉100元的痛苦比捡到100元的高兴更强烈,虽然你的资金没变。
损失规避效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比如说炒股。赚2000元的感觉跟赔2000元的感觉不同。
这就解释了炒股的人为什么老拿着亏损的股票了。
当买的股票下跌时,他会觉得要抛弃这只股票很难,最后只好等着它跌得受不了了再割肉,导致损失惨重。
禀赋效应和损失规避效应,在我们复盘的时候,又会导致什么呢?
会导致我们更坚持自己的观点,而对别人的做法和看法评价则更低。
我们难以放弃自己的观点,也难以接受他人的观点。
于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家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变成了辩论,然后变成了争论,然后变成了反对,然后变成了指责,然后毫无进展,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一旦团队复盘或者复盘他人陷入你对我错的维护面子和尊严的时候,就应该立刻停止,因为这时已经背离了复盘的初衷。
不管是因为沟通漏斗和乔哈里窗导致我们很容易误解别人的看法和做法,还是说因为禀赋效应和损失规避效应让我们更坚持自己的观点和贬低别人的看法,都要求我们在复盘的时候,要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