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林小满:22岁,大学毕业待业,性格内向敏感,喜欢在旧物中寻找安全感。
- 陈阿婆:78岁,退休图书馆管理员,独居,说话慢悠悠,藏着很多故事。
- 少年陈阿婆(回忆中):18岁,扎着麻花辫,眼里闪着对书籍的热爱。
场景
1. 城市老街区的“拾光旧书店”
2. 陈阿婆的老房子(书房堆满书籍)
3. 回忆场景:1964年的街道图书馆
第一幕:相遇
【场景一:拾光旧书店 - 下午】
阳光透过积灰的玻璃窗,在书架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小满蹲在角落,手指拂过一排泛黄的旧书,抽出一本封面磨损的《小王子》。她刚翻两页,一张夹在书里的纸条飘落在地。
纸条上是娟秀的钢笔字:“愿你永远能在星星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玫瑰——1964.9.23”。
“姑娘,喜欢这本书?”身后传来慢悠悠的声音。林小满回头,见陈阿婆拄着拐杖站在书架旁,蓝布衫袖口别着一枚褪色的图书馆徽章。
“阿婆,这纸条是您夹的吗?”林小满举起纸条。
陈阿婆眯眼笑了:“是哦,五十多年前的字了。这本书啊,当年陪着我熬过了最难的日子。”她走到窗边,阳光落在她银白的头发上,“那时我在街道图书馆当管理员,每天最盼着开门,能把书递给等着看书的人。”
第二幕:旧时光
【场景二:陈阿婆的老房子 - 傍晚】
林小满跟着陈阿婆走进老房子,书房的书架从地板顶到天花板,每本书脊上都贴着手写的编号。陈阿婆从抽屉里拿出一个铁盒,倒出一叠泛黄的照片。
“你看,这是当年的图书馆。”照片里,18岁的陈阿婆扎着麻花辫,站在挂着“街道图书馆”木牌的小房子前,手里抱着一摞书。
“那时候物资紧,书少,来借书的人排着队。有个小男孩,每天放学就来,蹲在角落看《西游记》,一看就是两小时。”陈阿婆指尖划过照片,“后来他去外地读书,临走前跟我说,等他回来,要给图书馆捐好多书。”
林小满拿起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扉页上有同样娟秀的字:“给需要勇气的人”。
“阿婆,您为什么把书都搬到旧书店了呀?”
陈阿婆叹了口气:“图书馆拆了,我年纪大了,这些书放家里没人看,多可惜。放在旧书店,说不定能遇到像你这样,愿意停下来读纸条的人。”
第三幕:传承
【场景三:拾光旧书店 - 清晨】
林小满抱着一摞自己的书走进旧书店,有《小王子》《城南旧事》,每本书里都夹了一张新的纸条。陈阿婆正在整理书架,见她来,眼睛亮了。
“阿婆,我想把我的书放在这儿,也写了纸条,说不定能帮到别人。”林小满把书递给陈阿婆,纸条上写着:“别怕迷茫,书里藏着别人走过的路——2024.6.18”。
陈阿婆接过书,慢慢放进书架,和那本1964年的《小王子》挨在一起。阳光透过窗户,刚好落在两本书上,像是跨越时光的握手。
“姑娘,以后常来呀,咱们一起守着这些书,等着下一个来寻光的人。”
林小满点头,指尖拂过书架上的书,忽然觉得,待业的迷茫好像被阳光晒化了——原来有些温暖,真的能藏在旧书里,从五十年前,传到今天。
【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