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幻想小说
一、幻想小说的定义
在中国,幻想小说并没有完全从童话中分化出来,认识幻想小说,我们还是从儿童文学研究者的定义式的论述入手。
幻想小说的定义式解释归纳如下:幻想小说表现的是超自然的、即幻想的世界;幻想小说采取的是“小说式的展开”方式,将幻想“描写得如同发生了一样”;幻想小说与童话不同,其幻想世界具有“二次元性”,有着复杂的组织结构。
二、幻想小说的特质
1.幻想小说的“第六感”
所谓“第六感”就是人类的心灵所具有的超越五官所能感知的现实世界的能力。“第六感”还不仅仅是幻想力,它还包含着对可视的幻想世界的信任能力。
幻想小说创作偶需要作家具有“第六感”这一资质。作家对幻想的信任程度,直接影响到幻想小说额质地。自觉的幻想小说必定拥有肯定、张扬“第六感”的精神。
但是,并不是写到幻想的就是幻想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不是幻想小说;当代作家莫言、迟子建、残雪等作家的存在着大量幻想因素的作品,也不是幻想小说。何卫青这样分析:“因为这些作品中的幻想性元素并不属于小说的主叙述层上,它们常常是作为叙事情境中其他的人或事的对立面、对照物出现的,在精神上与这些人事保持着足够的距离,它们往往以其有意味的显示,对叙事起着点缀、装饰的作用......但是,幻想小说中人物的行动、情节的发展、故事的展开都要以幻想性元素作为催化剂。”
在一部涉及幻想的小说中,如果幻想不是内核,不是因果,不能成为作品各个层面发展的发动机和推动器,那么,就很难称其为幻想小说。
2.写实主义小说方法
幻想小说采用写实主义的表现方法是十分必然的。幻想小说对幻想的惊异是现代人对超自然现象的“不信”这一心像的折射。
幻想小说采取向作者一个人的内部世界进入的叙述方式,而不是童话那样,将人们心中存在的共通的非现实部分原封不动地昭示给外部。
幻想小说用写实主义小说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它与童话人物的类型化不同,幻想小说的人物是个性化的“这一个”。童话中的人物是扁形人物,而幻想小说中的人物则是圆形人物。
幻想小说的故事情节是由人物富于个性的性格来推动着向前发展的。童话的人物隐没于“故事”的后面,而幻想小说的人物则站在“情节”前面。
与写实主义小说一样,幻想小说的人物具有性格的历史,童话人物没有历史;幻想小说的人物性格是发展变化的,而童话任务的性格却是固定不变的。
3.二次元结构
同时幻想故事型作品的幻想小说与童话都拥有一个幻想世界,但是幻想小说的这个世界具有二次元结构,童话的结构却是一次元的。
幻想小说的二次元结构与现代人的现实意识和世界观是相对应的。幻想小说的两个次元——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在作品中的相互对接或相互进入往往是具体可感的。
幻想小说有着自身的逻辑和法则,而具有内在逻辑性的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对接方式的设定,是幻想小说获得真实性的关键一步。在幻想小说中,现实这一次元的真实性描写对证明幻想的真实性当然具有重要作用,而幻想次元的存在本身的被证明尤为重要。
三、幻想小说的成因及其价值
1.幻想小说兴起的原因
人类在有限的世界上生活,无时无刻不怀着超越现实生活的种种制约的愿望。这种愿望驱动下的心灵活动,便是幻想。
十六、十七世纪基督教的清教徒们对人持着原罪的观念,认为人如果不对神灵忏悔,死后会被投入地狱。他们绝不允许在天国和地狱之间有他物,他们严谨孩子看出现仙妖、魔法的童话故事。
十八世纪,片面接受卢梭教育思想中消极部分的儿童文学作家们否定幻想力,创作了宣扬知识和美德的教训主义作品。
二十世纪以后,幻想小说创作不断走向成熟。
2.幻想小说的价值
2.1 “弄假成真”以强化幻想品质
幻想小说采用了“让人觉得也许真的发生过”的现实主义小说的展开方式,从而达到了一种“弄假成真”的艺术效果。
2.2 创造个性以吸引读者
民间童话和创作童话塑造的,多是类型化人物,而幻想小说凭借现实主义小说的描写手段来创作富于个性的性格。
2.3 观照现实以深化思想
幻想小说需要思想。幻想作为人类可贵的品质,对阻碍人类真正健康发展的东西有着本能的反抗基因。幻想小说这一幻想型文学样式,便在难以超越现实的现实主义小说所鞭长莫及的位置上努力批判现实的弊病,探求着更美好、更健全的人类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