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八说》 第九章 明君道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说》上一章韩非子提出“修士者未必智”,任用品行可靠的人,但没有智谋,技术层面能力不足,不会做事,反而会乱事。在韩非子看来品行好就是老好人,君主任用修士的错误的在于以德代才,认为品行好的人就有智谋,孰不知将这样的愚夫放在官位上,用糊涂的方式处理国家政事,反而会犯自以为是的错误,反而把政事搞乱了。
智士、可靠、修士、智谋,这四种元素是君主任人的四个条件,最好的组合是“修智之士必信智”,也就是德才兼备的人又可靠又有智谋,是又红又专的人。但问题是,君主任人以偏概全,要么是以才代德,让韩非子指出“智士者未必信”,要么是以德代才,让韩非子指出“修士者未必智”,也许这就是人才难得的原因吧,因为德才兼备的人真的很少。在这里劝企业老板一旦遇到这样的人才一定要好好任用。
“智士者未必信”因为会利用自己的智辨加权势来欺骗君主,“修士者未必智”因为会利用君主的信任加官职在身糊涂办事搞乱政事。一般情况下,所谓的人才也就是这两种,这也可以理解,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面对这样不完美的臣子,君主该如何御人呢?韩非子提出还是要用政治手腕,用超越常规的办法与规章制度来管理好臣子及其手中的权力,让智士尽其能但不欺君,让修士忠其职但不乱事。
我们常说扎紧权力的笼子,就是要管好臣子手中的权力,通过约束与规范臣子的行为,达到管理好权力的目的。这是基于现实的思考,毕竟不是每一个臣子都是“修智之士”又红又专,大多数臣子都是普通型人才,在“修与智”之间有所侧重,甚至是修智皆无。所以韩非子从现实与人性的角度出发,告诉君主任人要有“术”,否则就是智者欺君,修者乱事,国事混乱。君主要站在国家存亡的政治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要用政治手段管理朝臣,管理权力。
韩非子讲完御臣之术后,开始讲明君之道,他说“明君之道,贱德义贵,下必坐上,决诚以参,听无门户,故智者不得诈欺。”意思是:明君的治国原则是,地位低的能够议论地位高的;官吏有罪下属不告发则同罪;用检验的方法判明事情的真相;不偏听偏信;所以聪明人无法弄诈行欺。
这是针对智者的政治手段,或是应对办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不拘于格”式的任人方式,打破了固有的人事格局与等级制度,“贱德义贵,下必坐上”这就是明显的表现,让地位低的人议论地位高的人,让下属检举上级的不法行为,这是何等的勇气与政治抱负。打破一潭死水的最好办法就是开渠引水,引入新水让死水变活水,逐步将死水替换掉。这也许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核,也是中国一次又一次的自我革新的内在原因。
韩非子讲完了针对智者的应对之策,接着讲道“计功而行赏,程能而授事,察端而观失,有过者罪,有能者得,故愚者不任事。”意思是:按功行赏,量才授职,分析事情的起因来考察官吏的过失,有过错的人给予处罚,有才能的人给予赏赐,所以愚蠢的人就不能担任政事了。
这是针对修者的政治手段,对于修者,既想做老好人个个不得罪,又想占据官位糊涂办事的行为,韩非子提出了“计功行赏,程能授事,察端观失,有过者罪,有能者得”的应对办法,这从根本上杜绝了修者的懒政渎职的行为。其实,这就是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原则,绩效考核论功奖励,按个人才能授予职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按照这样的用人原则,无智者自然就不会担任政事了。
通过以上政策,韩非子认为“智者不敢欺,愚者不得断,则事无失矣。”意思是:聪明人不敢行骗,愚蠢的人不得决断,政事就没有失误了。针对“智者”的办法是政治手段,革故鼎新,破旧立新,从根本上杜绝了智者欺君的行为;针对“修者”的办法是制度手段,依法办事,从制度与程序上杜绝了修士乱为乱事的行为。
【明君之道,贱德义贵,下必坐上,决诚以参,听无门户,故智者不得诈欺。计功而行赏,程能而授事,察端而观失,有过者罪,有能者得,故愚者不任事。智者不敢欺,愚者不得断,则事无失矣。】
人才难得,遇到了就要珍惜。企业中一般都是“智修有偏”的人,所以如何管理好这些人就是老板最大的课题。韩非子的应对之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策略,针对不同的人应用不同的方法方式。同时,也告诫老板要健全完善公司制度与企业文化,只有织密了网,才能做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管理好公司的前提与基础是管好人,管好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