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摘要:
志英从新疆回老家照顾玉兰。
新疆气候差,物质缺乏。玉兰不让志英再回新疆,要她在老家安家。
玉兰病情愈加严重,强撑着为志英物色亲事。她要在离开之前,给志英一个稳妥的归宿。
接上篇:“加油啊,李志英(13):回家”
第十五章:说亲(1)
志英的婚事,玉兰其实老早就在留意了。早年,她也曾相中了一个小伙子。
那孩子叫刘仕国,母亲早逝,和父亲相依为命。
大锅饭时期,他们的房子塌了。大锅饭后,生产队把父子俩安置在了志英家大屋后的草屋里(那是大锅饭时期,征用志英家大屋做食堂时,队里搭建的)。
志英、仕国和租住在志英家的娟子一起长大。仕国老实,做事情也肯下力气。玉兰和娟子妈都悄悄的相中了他。
玉兰看着仕国从小小伙长成大小伙,对他的性格、脾气都了解。仕国爸也一直把志英当媳妇看待。若是志英嫁给了仕国,玉兰相信,仕国父子俩一定会把她捧在手心里。
无奈志英不喜欢,她一直只把仕国当哥哥,从没想过有一天和他结婚成家。
后来娘俩到了新疆,仕国被生产队推荐去了铁路上当工人。娟子妈盯得也更紧了。
志英在新疆曾收到仕国的表白信。和新疆的知青们比起来,仕国不论见识还是其它条件都差了些,经和自然是不同意的。父亲的拒绝正合志英的心意,她回信委婉的拒了仕国。之后没多久,仕国就和娟子结婚了。玉兰也只好作罢。
新疆的知青们大多27,8岁也不曾谈朋友,结婚的时间就更晚了。志英在他们中间算是小妹妹,自然也不觉得结婚是多么迫切的一件事。
在老家就不一样了,21岁,已经算是老姑娘。
不过,就志英而言,年龄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要说亲的消息一传开,络绎不绝上门求亲的人,很快踏破了志英家的门槛。
在周围人的眼里,志英的条件实在太好——
漂亮,是上窑坝、中窑坝、下窑坝几个生产队有名的台柱子;
学历高(方圆几十里,很难再找到一个初中毕业的女娃);
家里房子大,是整个上窑坝最大、最好且唯一的瓦房;
没有兄弟姐妹,未来绝不会有兄弟姐妹和妯娌矛盾;
没有负担,人人都知道,玉兰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经和又远在新疆,有工作,是不需要小辈操什么心的。
三舅听说志英不再回新疆,要在老家说亲,立即带了人来。说是他千挑万选的,条件极好,绝没有几个人比得上。
那天,志英去了嘉陵江边洗衣服,玉兰见了三舅和客人。
来人是渡口医院的医生,开口就承诺,只要一结婚,马上安排志英到渡口医院工作(渡口,现攀枝花)。
三舅更是口若悬河,在一旁不停的夸来人如何如何好,渡口医院又是怎样怎样的好单位。
玉兰观察良久,没有犹豫,也没等志英回家来见见,一口回绝了三舅。
她相信面由心生——那人浮肿着一张脸,眼珠骨碌碌乱转,说话时神态高傲、眼神躲闪。玉兰不相信他会对志英好。
然后是赤脚医生老张捎了话来——对方也是个工人,宣称盐票、粮票、布票、油票、煤票……不论什么票,对他来说,那都是小事一桩。结婚后定然应有尽有,不需要志英操一分钱的心。
又说结婚8,9年了,有两个娃,大的8岁、小的6岁。至于老婆,只要志英点头,立马就能离婚。
玉兰气得差点没把老张打出门去,“都结婚有两个娃了,现在要离婚,和我家女娃结婚?”“这么缺德的事我们可做不出来!你给我出去!”
老张尴尬慌张的往外退,连连向送他出门的志英道歉:“哎呀,志英娃,没事的没事的。对不住你了。他托了我好多次,我实在推辞不了。又觉得他条件还不错,所以……”
接下来的时间,说亲的人仍旧不断线的上门来。有铁路工人、有部队的、有粮站工人……这些人当中,有的看着不实诚、有的长相太差、有的个子不够高、有的学历太低……总有这样那样让玉兰不满意的地方。
和有没有工作比起来,她更看中的是对方的人品和家庭。志英孤孤单单一个人,除了嫁的人人品要好,家人也一定要好。她这辈子吃过的苦,绝对不能让志英再受一次。
经过多番比较和斟酌,玉兰瞧中了十一队的沐道。
未完,接下篇:“加油啊,李志英(15):说亲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