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三个案例都与边界感有关,感触很深。周院长说到,一个人的学习思维习惯和思考很重要,正在逐渐养成自己学会思考,训练思维意识的路上,也越来越清晰了思维的脉络。
案例一,因高考失利未达到预期,现上大二女生,肥胖,挂科11门,有暴食症的表现。因为有焦虑不安的情绪,通过吃东西获得了一种掌控感,感觉缓解了压力,父母对她的期待,不是孩子的目标。孩子明显的感到天太高了,够不上。父母的要求其实也是在一天一点点的提高。是不是我们只要努力,成绩就会提高,真是这样的吗?其实原先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也经常给孩子讲,只要每天努力一点点,一年之后就能上升一个新的台阶。现在明白了,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好的结果。这个孩子需要去医院做各方面的检查,了解身体状况,排除因肥胖导致疾病的风险,然后再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目前母亲越界、管得太多,母子沟通不畅,父亲缺位,孩子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把夫妻关系放在第一位,亲子关系在第二位,孩子问题在第三位。
案例二,一名高二的男生,在初中时就不会与人交往,只是回答老师的提问,几乎不和同学说话,上高中以后,通过咨询和老师的交往变得特别好,后来和同学、老师的关系及自己的成绩都不好了,又回到了初中时的状态。孩子是个敏感、多疑、自卑,不相信别人,一直在寻求外界的肯定。医院曾经给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孩子生气时会大喊大叫,情绪方面有问题,人格可能也有问题(不到18周岁不能轻易下结论)。孩子已上高中,离开了咨询师所在的学校,但习惯并享受和咨询师这种免费咨询的关系,咨询师不知如何帮到孩子?陪伴这个孩子很难受,孩子又信任你,自己边界感不清,我们要真正的帮到他们,让孩子成长,学会负责任。咨询师被卷入,其实你放不下的是你自己,我们不是来访者的救世主!我好,你好,大家好!我好排第一位,转介给合适的咨询师,也是在帮助来访者。让来访者知道他们是自己问题的第一责任人!
案例三,亲戚的孩子,32岁男性,有一个六岁女孩,除了每天接送孩子上学,不上班,打牌,拿刀砍自己胳膊,问是什么心理?他在两三年前还在工作,因投资失利,借了100多万的贷款,父母帮他还清了,家人现在不能说他,他幻想能一夜暴富。与家庭互动关系模式及家庭教养方式有关,是一个没有责任心被宠坏的巨婴,父母造就了他,但父母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父母没有边界感。孩子是家庭问题的代言人,为人父母要早放手,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现在谁最痛苦谁就改变,做人做事要有边界,不要心存愧疚!真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自己是自己的第一责任人,改变自己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