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边擦起第一抹光亮,蒙蒙中天边渐渐泛起鱼肚白,一列火车悄悄划过地面,身穿蓝衣服的人已经起床啦,半小时以后,也就是经过30多个小时以后,一个崭新的城市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它,就是 新疆。
一个充满美食的城市,一个充满歌舞的城市,一个充满民族风气的城市……提到新疆,好吃的我是十分期待的,比如过油肉拌面,手抓饭,大盘鸡,拉条子,牛肉面,炒烤肉,羊肉串……这是主食,还有石榴汁,烤包子,酸奶子,瓦罐肉……数都数不过来。
再有,那可就是民族风了,维族舞蹈,冬不拉,手鼓……而今天我们就来到了,哈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而这里面主要记载的就是新疆乐器和舞蹈的发展,各种动作柔似猫,硬似花,婷婷的挺立着……高挺的鼻梁,夜明珠似的一双眼好像一眼就能瞥进你的心底……
再来说说民族关系,主要就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维族人,所以我们来到的,回王府就是哈密人的“皇帝”居住的地方。回王回王,但并不是回族人的王,而是维族人,通过王府的封号情况来看,清历代皇帝给回王的爵位越来越大,权利也越来越大,老师问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不一次性给封号最大的?打消积极性啊,一次性把我大学证书给我我也不学了。在回王一世时爵位实际上并没有给到封王,但回王还是去给康熙皇帝进恭了好几次。其实皇帝在哈密设王府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哈密为小城市,不会有叛变的能力,再有就是在长途跋涉很久之后,新疆的哈密是第一站的最好选择。
有一个小插曲,哈密的瓜就是哈密瓜,而哈密瓜从前并不叫这个名字,在某次回王进贡时,几只瓜摆在阿哥皇妃面前,尝起来甜如蜜,脆如瓜,让这帮贵族们连连叫好,直问这瓜叫什么,回王沉默“并无中原名字”,康熙帝大笑到“那就叫它哈密瓜吧”。从此这哈密瓜便文明全国,收到百姓们的喜爱……所以从某种情况上来说,可以说明皇亲国戚的喜爱对商品经济的推动作用……
其实主要要说的还是,回王对清朝政权稳固的贡献。从一世开始的进贡到四世的平叛,足矣看出回王对中原政府的投奔与依赖,新疆离中原政府的上京是很远的,所以经常会有叛乱出现,对于这样一个游牧民族的后代的民族,战争可能永远都是主旋律,但一直支持一个可能自己连见都没见过的、别族人建立的政权永远臣服,这种情况是不多见的。
清朝离现在并不遥远,所以回王的继承时光也并不长,在回王七世时,立了大功,平定了准噶尔叛乱,原因是在乾隆年间,新疆的准噶尔部因实力强大而不想再臣服于中原,发动了叛乱,但那时只有马和人腿两种交通工具,新疆离北京又及其遥远,几万大军,更不是想去就去的,这时便用到了回王,七世当然毫不犹豫,但终究势单力薄,几百人抵不过几千人,寡不敌众,七世被捕,准噶尔首领亲自劝降,意思是明明有实力为什么不能独立称王,不用俯首称臣,低眉顺眼的进贡而可以独统新疆,难道不好吗?
不,我是大清的臣,怎可同你们这些叛贼同流合污?
“啪”的一声,血溅荒漠……
康熙帝痛心疾首,追加封号,封为民族英雄,并拨款两千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