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哲学是一种帮助我们实现理想目标的哲学,它鼓励我们寻找途径并行动起来。
应该说,实用主义哲学极大的影响着我国的教育改革。在我们学习借鉴美国教育经验的时候,如何做到科学合理的吸收其精华,是摆在教育人面前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
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到今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不得不说,我国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低下的,虽然他们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扎实的基础知识来源于学校教育的应试教育,在千百次的不间断的刷题中、在统一的标准答案中、在教师喋喋不休的满堂灌中,逐步形成了扎实的基础知识,那就是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最终结果。基于批判性思维、质疑能力之上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几乎被泯灭。“众多高分低能”就是最真实的写照,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分数的教育价值究竟在哪里?高考如何改革才能促进个体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育是有目的的。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想,有很多学生会斩钉截铁的回答,教育是为了考取高分数----实现进入985或211重点大学---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这样一个思维链条的焦点就集中在分数这个源头上,分数成为最终极的目标追求,教师也是如此。实用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杜威说,教育的目的就是生长,既然生长是生命的主要特征,那么,教育就是不断生长,在他自身之外没有别的目的。学校应该培养学生思考、创造、进取的习惯,这些都将帮助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成长,那就是民主生活的方向。杜威先生的这一论述对于我们的教育具有启示意义,促进个体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眼中有人,把每一个学生当作具有鲜活生命的人来看待,学生不是学习的工具,分数不是教育的价值追求,在教育过程中,要把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绝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教育。
教育是有方法的,古人云,教有教法,教无定法。但为了提升分数,一切教育方法都指向灌输、记忆。灌输是为了节约时间成本,为了提高知识容量,理论依据就是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可以任意的灌输。记忆是为了准确的把握知识点、考点,考什么教什么,典型的功利主义思维,学生的思维灵感就这样慢慢的被扼杀在知识点与考点中,只要记住一切大功告成。实用主义教育哲学认为,教育需要各种各样的方法,因为通向教育的不是一座独木桥。教师和学生要明白,所有的知识都是相关联的,可以通过一种跨学科的方法,使得学生明白事情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个领域集中精力于一个单元学习,所有的学科领域都要涉及这个主题,这就是当前我们大力倡导的主题学习或者项目学习,也就是跨学科整合的问题。实事求是的讲,跨学科整合,在当前的分科教学的语境下,很难有大的突破,突破点就在于高考试题的设计,因而,考什么的问题就是一个核心问题,是考知识点?还是考素养能力?还是学科思维?抑或考察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