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
一位落魄的音乐教师,来到被称为“塘底”的寄宿学校,在用音乐为这块阴冷苦寒的角落带来温暖和希望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的救赎。
童话一样美好的故事。
是的,就是一篇童话。其貌不扬但有爱心和勇气的男主角,就是这个故事中的超级英雄,皮埃尔、佩皮诺等深陷“塘底”的孩子们都是折翼的天使,哈杉校长充当了邪恶、残暴的黑巫师,“塘底”的其他老师们是尚怀善念的普通人。
童话故事里,英雄不都是白马王子的模样,也有如马修这样,胖胖的、笨拙的“光头子弹”,人到中年,仍然落魄孤单,为了谋一份糊口的生计,提了简单的行李,在所有都是未知的情况下来到新的工作岗位。从他初入“塘底”的表现,观众也大略可以推知他之前的人生是多么灰败和绝望,以至于他根本没有双向选择的权利,面对这份工作,他迫不及待地接受了,因为他没有别的选择。
音乐改变了“塘底”,改变了那里的所有的人,包括反面角色哈杉校长还有“精神病人”孟丹,其中最大的改变是皮埃尔,他后来成长为一名音乐家。所以,我说这是一部童话故事,有阴郁悲凉的底色,邪恶、丑陋、暴力、野蛮、强权、专政、仇恨等等黑暗到没有希望的泥塘里,渐渐照进人性的光芒,信任、希望、快乐、勇敢的种子播撒下去,直到爆发冲破黑暗的力量。
但这不是童话故事,看完这部电影,我对两个细节印象深刻。
皮埃尔在他后来的人生中,已经渐渐遗忘了曾经的启蒙和引路人,直到佩皮诺带着马修的记事本找到他,看到那张大合影,他也并未一下子就喊出马修的名字。观众看到的是他人生的转折点由马修一手打造,没有马修,他就是那个有着“天使的面庞、魔鬼的心肠”的无可救药的坏孩子,因为马修,他的音乐天赋内挖掘、打磨,渐渐重拾勇气、信心和爱。在离开“塘底”之后的成长过程中,马修早已尘封于记忆深处。他是马修的骄傲,但马修只是他的过客。
另一个细节是孟丹和马修的互动,如果这是一个真正的童话,那么,孟丹也许会和皮埃尔一样被救赎,然而没有。有没有这样的机会?我想每位观众都有这样呼之欲出的答案,那就是:有。皮埃尔说自己有六十个孩子,他也有那么一些时刻是把孟丹作为自己的孩子的,但他真的不是超级英雄,孟丹的铠甲更坚固厚重,内心更敏感脆弱,马修曾经稍稍揭开了孟丹的铠甲,如果时间多一些,马修更耐心一些,孟丹更主动一些,也许这个“改造实验”会是成功的。有那么几个瞬间,观众分明可以感受到孟丹内心的波动、情绪的起伏变化、对爱的渴望、对善意的感动,所以,缺憾更有打动人心的力量,缺憾,也才是人生的常态。
冰冷的现实与美好的童话相融,就是《放牛班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