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一直对怎么学习大学科目法学抱有疑惑,这种疑惑体现为我总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读相关书籍。
曾经我以为自己已经得出了答案,认为读书是因为我自己不愿意去浪费时间。在经历现实的心理问题的猛烈洗礼后,这一答案完全被消灭了,于是我又开始觉得自己应该喜欢什么科目就读什么科目的书,而自己喜欢某一科目的判断标准就是喜不喜欢听这个科目老师的课。可实践起来去读这个科目的书时,我又发现自己的热情根本不能直接解决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说大白话,热情当不了知识吸收。在出现这一情况时,我尝试解决问题的勇气已经被心理和现实消磨殆尽了,我完全陷入了迷惑的泥潭中。
现在,我恢复了勇气,开始继续思考这个问题。因为自我认识的改变,我时常对过去学到的法学知识有新的看法,我愿意把这些看法花时间写下来。在写之前一篇文章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要调用法学导论、民法史、刑法史、商法史、行政法史、法哲学的知识,为此我又面临了那个困扰我几年的问题,感觉自己是该读这些书但又不确定自己要不要去读。
”唉,我现在还是觉得自己和书有距离,拿起书的时候自己阅读的意志一直在受到来自过去经历的挑战,心里不断回荡着‘我要不要去读呢?’的疑问。”
“为什么会有这种疑问你还想拿起书呢?明明应该这时就选择放弃才对吧。”
“我不喜欢放弃,所以我会拿起书。但到了坚持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也未必喜欢坚持,于是就迷惑了。另外,我现在确实遇到了我知道要用到以前‘可能学过’的知识的时候,这时候即使抛弃了自卑的想法,我还是不确定要不要为了这一次的使用就去学习完整的一本书。”
”害,你不懂的。知识必须要成体系才不会出差错,每次我感觉自己缺乏哪个地方的知识的时候我都得把全部的相关知识学习到才能真正放心。即使是遇到的一个方面的问题,我也得在我对所有知识都有掌握的时候我才会安心地去思考。没有掌握所有知识,我就会惴惴不安,都在想自己是不是又可能有遗漏,自己是不是又出错了。“
”你的雄心好大啊,知识几乎无穷无尽,你还觉得掌握所有知识才能解决问题,那你不是一直在学习知识而无法解决哪怕一个问题吗?”
“唉,我就是在感受到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时候萎靡的,我也确实总是在学习知识而没有解决问题,而学习知识又因为想着学习完所有才罢休总是半途而废。”
现在我得到的关于知识的唯一认知是“想着学习完所有知识再解决问题会既学不完知识也解决不了问题”。
“假设现在我面临一个问题而且我完全一无所知,完完全全什么都不知道,就是一个脑子空白的人。我知道的是问题的内容,多亏上天仁慈,我没有任何对这个问题的误解,不会因为语言的小气而理解不了问题,但除此之外我不会有除了理解问题以外多哪怕一点的知识。我不知道的是所有的知识。现在我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肯定不能去干‘学完所有知识再解决问题’以及所有与之有关的事,这已经经过实践证明不可行。然后因为我已经完全理解问题了,我不需要慢慢一步步的根据问题内容去理解问题,也不需要相关地去查找知识帮助理解。我应该根据我完全的理解分析’问题的问题‘,这期间我运用的是我的逻辑推理而不是知识储备,进行的推理也是基础的。我会去分析问题的正面,问题的反面,问题内的因果和因果关系,问题作为因产生的果...说实话我只能想到这些了,其实我也不知道这行不行得通,但之后再根据这过程中找到的东西去寻找知识也许就可以了。”
“还有,虽然我不知道我需要找到什么知识,但我能通过不断地犯错知道什么我不该去找什么知识,它们的逆否命题就是该找的知识,这一个个不该就变成了该。”
“没事的,现在最起码在关于知识的问题的问题上你不是一无所知了。”
“对,我前面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自己’不要一无所知‘,而不是’全知全能‘。我走在一条务实的路上,问题的解决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