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由数日对《数字时代的学与教》这本被定义为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重要参考书其一模块的学习和互助共读,我对现如今信息时代教育变化又有了些许浅薄的理解体会。
一、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有别于片段教学;真正活跃的课堂有着一种可以振奋师生两方的气氛,是学生与教师的共舞。这是令我十分头疼的一点,课堂的氛围不够活跃怎么办?那么如何将这种气氛播撒至每一个学生面前呢?我想这跟陈蕾老师多次提及甚至我们平时挂在嘴边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是“顽疾”和“良药”的关系。只有把课堂交到学生手中,课堂的整个氛围才能影响到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当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真正能指导我将课堂还给学生的“方法论”还有待在课堂上摸索。
二、如何处理好“教材”与“课件”的关系?
在大学里,刚刚接触小学语文教育的这门课时,任教这门课的老师给大家布置的作业的内容很有意思,我们需要根据老师给我们的教案来自己设计一份符合这份教案里三维目标的PPT课件;有的同学做得精致漂亮,大量插入美轮美奂的背景图,花俏的文字气泡,轻松舒缓的轻音乐,甚至电影式的尾声留白,当我看看自己那只有可怜的3MB的PPT文件直呼比不过。这些作业被老师评委优秀的少之甚少,课上老师点出,只有将三维目标在40分钟内迅速有效的落到实处的课件才是好课件,能够简洁如实反映教材内容的课件才是真课件。《数字时代的学与教》中提到这么一个问题,“什么是课堂上的好教材?”。书中对于问题答案的阐释是学生的课堂生成以及有效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体现。我很佩服在电脑技术普及进入校园时期前的教师,他们能够不靠课件将每个教学环节落到实处,能够清晰无误将课文脉络、知识要点、问题生成递到学生手中。我的课堂就十分的依赖教学课件,仿佛怎么讲并不是我或者教材规定,而是课件来安排,说来令人惭愧,这样的课堂就像我被课件拴住了一样。要想改善这样的情况,我认为应该由“删”开始,减去旁支末节,留下主干,这样才能让教学环节的思路在教师脑海中更清晰,掌握更自如。
教学中融合进信息技术是当今这个科技日新月异、更迭迅速的时代的大趋势,如何抓住这种趋势,又如何深化其内涵并融入实践是我们应该研究并实践的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