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5 北京 晴天 有一点点冷
读完李松蔚老师的《5%的改变》,很有趣的一本书。
“在心理咨询界,有一条行业共识准则,那就是不要在咨询中提供建议。”
....
话虽如此,如你们所见,这是一本提建议的书。
我不认为我真的有能力帮助人解决问题,但我相信当事人自己可以。最有用的办法往往是靠自己找到的。
很多人喜欢通过思考寻找答案,显得深刻和触及灵魂。
但要我说,还是“做”点什么更管用。
行动会直接带来新的经验/体验。
所以,这本书也是一本行动之书。
44个案例问答+反馈(整理成书)五大板块
一|自我
二|原生家庭
三|工作与理想
四|亲密关系(婚姻/家庭)
五|人际关系(的苦恼)
人生的道理还真是那么回事,跟我想的差不多!
一些概念:
1 排异反应
人为什么难以改变,因为我们需要对抗「惯性」。
而惯性强大、狡猾、专注,有着不屈不挠的斗志与自我修复的技能,哪怕是有益的变化,也会激发它强烈的阻抗。这种阻抗力,称之为排异反应。
2代偿反应:
当一个人很容易觉得『我这样不对,我这样不好,我这种人怎么配活在天地间?不如死了算了!』
当他有这个非常忧郁、自责型的自我时,他的自我会想要挣扎, 这种挣扎,我们称之为『代偿反应』。
3 目的论 vs 原因论
目的论:依据阿德勒心理学来说,问题不在于“发生了什么”,而在于 “如何诠释”。
原因论:根据事件寻求根源,寻找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因为过去的创伤导致无法改变。因为过去的束缚无法获得幸福。
改变的工具箱🧰:
只要把问题写出来,改变就已经在发生了。
行动的意义在于自我探索,就无所谓失败。
很多问题的本质在于「不自信」和「爱自己」,试试「我真棒」!
你已经做到了能做到的最好:保持你的稳定。不需要追求统一,两种状态都好,都有价值。当他开始去体验不同的状态之后,他会获得更丰富的感受,更清晰地辨别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有助于进一步做出选择。
焦虑的时候,想一想最坏的结果是什么,越具体越实际,越有助于放下焦虑。
需要时间,没有速成法
时间很神奇,没有一种状态是永恒的。
葡萄酒的秘密是时间,一切的秘密都是时间。
力量一直在,只是没有动用。(目的论的观点)
当我们谈原生家庭事件,不是要背负课题,而是认清:你并非只能一定受困于过去,你还可以选择。你有能力选择。选择放下、转化、向前翻篇了。完成一个具体的动作,只要你想做就能做到。
完成一个动作,比想明白一百个道理更有用。它让这件事变得轻松了。有些情绪不被刻意关注或忽视之后,就自动淡化了。这叫做被「看见」或者「允许」。
冥想和祷告的力量
悦纳自己:未来要好好爱自己,接纳自己,多给自己一点爱,认识自己的价值,承认自己的脆弱,明白自己的局限,好好生活。
接受不能改变的,恰恰是为了改变能改变的。
改变的工具箱🧰:
- 课题分离:这个问题让谁感到困扰,谁困扰那就是谁的课题。
- 怎么过好这一年?(活在当下)如何过好一天?
- 无论你的疑问是否解决,请务必继续纠结下去。(看乐了)
- 你渴望获得赞美吗,那就去帮别人做点事吧。
无论你现在做什么选择,最终你都会被安排走上一条厉害的路。
既然如此,那又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埃里克森说的话:
"When you look at something, look at them."
"Experience can be very information."
一切的改变,在于被允许,被接纳,被爱。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