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发现了小胖在麦草堆下打的洞以后,伙伴们纷纷效仿起来。
下课后,每人都奔向自己中意的麦草堆,不停地巴拉底下的麦草,好尽快给自己也掏出一个藏身之所。
老师看我们一下课就不见了踪影,都是各忙各的,二十多个孩子也看管不过来,唯恐其中有什么闪失,出现安全事故,就跑来跑去的制止我们,但是收效甚微。老师来了我们就玩,走远了我们就接着“工作”,让老师很无奈。
有的小伙伴放学后,也会回到麦场继续掏洞。外表平平无奇的麦草堆,里面却大有乾坤,像地道战中的迷宫那样七拐八绕,竟围着麦草堆掏了一圈。
那段时间,掏洞的热情害得我们连学习的心思都没有了。
随着麦草堆下的洞越挖越多,捉迷藏时,我们就犯起愁来。
别看捉迷藏没开始的时候围着一圈人,游戏一旦开始,躲藏的人就一哄而散,各有各的藏匿处。一半分钟以后,想要找到他们,难比登天。
堆放在麦场上的麦草,一部分用来当柴火烧,一部分在冬天里粉碎后,要给猪羊作为饲料。被我们掏空的地方很容易进水,导致麦草变色腐败,猪羊是不能食用的。
于是,就有村里的大人找到老师,要求禁止学生玩捉迷藏。老师也怕麦草堆坍塌下来发生危险,就不让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
我们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花了不少时间营造的巢穴被遗弃在那里。
那段时间里,每次上放学时,我们都会盯着自己打过洞的麦草堆,回味起捉迷藏的快乐。
不过,毕竟是小孩子,很快也就忘记了这件事。
放暑假以后的一天下午,我们在卖场上玩的正热闹,猛然想起自己在麦草堆下掏出来的洞,忙奔过去钻到里面,看有没有人来搞破坏。
我刚扒开掩盖洞口的麦草,就发现里面隐隐约约有一个白亮亮的东西,被吓了一跳。洞口再扒开些,定睛细看,好像是一枚鸡蛋,这才定下神来爬进去。果不其然是一枚鸡蛋。它静静地躺在麦草上,也不知道在这里呆了多少时间。
我像走路捡了个大元宝似的,抓起鸡蛋,快速钻出洞,一面把鸡蛋高高举起,一面大声喊:看呀!快过来看!我在草堆里找到鸡蛋了!
伙伴们呼啦一下就围了上来。盯着我手中的鸡蛋,左瞧右瞧,啧啧称奇,既羡慕我的运气好,又心存疑惑,鸡怎么会把蛋生在麦草里呢?我也一脸茫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让鸡把蛋生在了这里。
事后细想起来,其实很好理解。那就是鸡懒惰了,辜负了主人对自己的期望。
那时候的鸡是放养的,哪里有虫子有草丛就喜欢到哪里觅食。麦场上不仅有蛐蛐、麦青、还有麦粒,是鸡乐不思蜀的好去处。
它们都是一大早就奔到麦场,到晚上才回家。因为食物过于丰盛,鸡们个个吃得饱饱的,腿都挪不动,也就懒得回家。困了就在草堆底下休息,睡到自然醒又接着找食物。
如果哪只母鸡想生蛋了,却又舍不得离开,嫌弃来来回回的跑太麻烦,就忘了主人的养育之恩,找一处隐秘的地方,把蛋生下来。鸡们把生下来的蛋又带不回家,鸡蛋就被遗忘在了草堆里。
在小伙伴们一脸的羡慕中,我拿着那枚鸡蛋正准备跑回家交给妈妈,谁知一个长着两颗大板牙的伙伴却说:“拿回家干什么,现在天气这么热,听说鸡蛋能败火,你把它生吃了吧。”
我对手中那枚鸡蛋左看右看,想想里面的蛋清、蛋黄心里就一阵难受,怎么也下不去口。
大概是看出了我的胆怯,大板牙说;“来,我给你做个示范吧”。
他呲着大板牙,接过鸡蛋,在两颗上门牙上一磕,鸡蛋就破了一个洞。仰起头,高举鸡蛋,让蛋清和蛋黄流进自己嘴里。
我们在旁边看得目瞪口呆,这小子真了不起,还有这样的本事。
夕阳下,糊状的蛋清包裹着蛋黄的从洞口流出来,像透明的胶状物体似的,抖动着流进了他的嘴里。
一想起那滋味,我不禁一阵恶心,忙弯下腰干呕起来。旁边的小伙伴却不由自主地咧着嘴,表示钦佩,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大板牙的喉咙连续蠕动,不几下就把这个生鸡蛋咽了下去,他擦了擦嘴角,炫耀的对我们说:“看,怎么样,我生吃鸡蛋的技术还不错吧!
我们像看一个肮脏的怪物似的瞧着他,不过对他的这个绝活却也心悦诚服。
如果下次再能拾到一枚鸡蛋,我也准备像他那样,试一试生吃鸡蛋的滋味。
毕竟,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小孩子看起来,也算是英雄的壮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