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故同于道者,道亦得之;同于失,道亦失之。信不足,焉有不信。
译文:
不言政令不扰民是合乎于自然的。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使它这样的呢?天地。天地的狂暴尚且不能长久,更何况是人呢?所以,从事于道的就同于道,从事于德的就同于德,从事于失的人就同于失。同于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失的人,失也乐于得到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就会有人不信任。
解析:
当政者应当尽可能少地对民众发号施令,这样的统治方式才是合乎大道的,同时也能够治理得更加长久。
就像狂风肆虐但不会持续整个早上的时间,暴雨倾盆但不会持续一整天的时间一样,是谁造成这种现象的呢?应当是天地,天与地都不能做到长盛不衰,何况是普通的人呢?
所以出现了积极修道的人,这样的人才能和大道合为一体;而勤于修身养德的人,才能与高尚的德行合为一体;失道和失德的人则要承担自己失道、德的后果。与大道合为一体的人,大道也同样愿意帮助其成功;与德行合为一体的人,德行也会愿意帮助其成功;而那些失道和失德的人,道与德也会任由其走向失败。
(诚信不足和屡屡失信的人,最终讲没有人愿意对他付诸信任。)
这一章继十七章之后再次提出“希言”的重要性。言,表面上是语言、说话,延伸而论是指统治者对人民施用的政教和法令。文中以狂风暴雨为比喻,是告知统治者不要对人民强加干涉或者施以暴行,而是要采取“清静无为”方式来治理天下,如此才符合自然和道的规律,才能长久。
一个人无论是平民还是统治者,往好的方面去想去做,好事也愿意成就你;往不好的方向去想去做,好事则会远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