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积极心理学已是第二期,我仍清晰记得,第一次决定学习,是从我的同学那里听到的,她说她在学,我问感觉怎么样,她说还不错,那就学吧。那时我们一起在学习一个学派。我总觉得学了怎么多年的心理学,我是心理学专业的嘛,总蜻蜓点水一样每个学派拾人一点牙慧,我需要系统地钻进某个学派,掌握一个称手的工具。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总觉得心理学的学习,不应停留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上,而是,应当真切地让自己受益,比如:自我感觉自我状态更好,幸福感增强,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增强。
带着这样的自我反思,我进入了积极心理学的学习。最初让我感触最深的并不是知识性的学习,而是在这里遇到的人与事带给我的推动感与碰撞感。第一期16期的学习,人员很杂,有党务工作者有优秀的班主任老师,有心肠热又善于学习的退休老师,有商人有售货员等等,在这里大家很真切地敞开心扉谈自己的收获,也谈工作中生活中的困惑,给他人支持也被他人指点迷津与赋能。每天坚持学习坚持三件好事的打卡,不经意间好像我们不自觉地更多关注生活中的积极面,关注自己做到的,感觉这样的生活状态更好,更有力量感。
快结束了,有人说好想一直浸泡在这样的环境中。是呀,在这里遇到的人,关注精神世界、关注成长、有更强的内驱力,有行动能力……留恋,那就继续。于是我又参加了第二次,17的学习。在第二次学习中,我把注意力放在内容的学习上。去复盘整理课程知识时,愈发觉得这门课程内容的厚重。积极心理学,积极的不是停留在技巧层面,而是一种信念。越是信念的东西,背后越需要有丰富的支撑。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可能不过几分钟,背后却是需要很大的知识储备与经验沉淀。基本每次课后都会有书籍、电影的推荐。作为一个老师,一个需要自己开发课程的心理老师,我深切知道这个课程设计背后需要花费的大量的努力与沉淀,这是要有很丰富储备或者需要耗费很多精力的。
第二次学习,主要是老师,心理老师、兼职老师或者其他育人工作人员,我们更多关注内容、关注应用。在这个期间,在我的设想与推动下,我们小组几个心理学爱好者又组建读书小组,一起学习认知行为疗法。
这是两次学习的历程。学习带给我的变化,直观地表现为生活方式的变化。我的工作不需要早起,我也不习惯早起。所以第一次的学习定在中午,每天吃完饭就记得。一期下来,坚持地不错,全勤。这也让我觉得,只要愿意,我们就能做到。第二期,我决定挑战一下,早6点。这于我可是个不小的挑战,我原先早上起不来的。最初我觉得我睡眠不是很好,第一期学习期间有改善,这种改善也给了我发起挑战的底气。决定之后,我也做到了,并未因此缺觉睡不饱,人会自己去调整,我入睡的时间也会提前。
早起、学习。一天就觉得时间多起来了,从容吃好早餐,还可以把家里料理清白再出门,还有时间还可以看一会儿书,早晨的时间弥足珍贵。
第二个变化是学习的习惯。我之前也会期望自己保持阅读的习惯。现在,我会觉得这种习惯保持得更好。有外部动力,也有内部动力,推动着你向前走,渐渐好像有惯性一样。这期间,我完成《青春期情绪慢慢》、《持续的幸福》、《父母的觉醒》的阅读,《认知行为治疗18讲》也接近尾声,在这些阅读中,彼此相互印证,反复触及共通的东西,这也是一种趣味。
第三个变化是行动的力量。知之行之始,行之知之成。去运动,去接触大自然,去尝试,去挑战。越行动,我好像越有力量去行动,坚持运动,开始尝试学习舞蹈,阅读《资治通鉴》,开始组织读书会,不善组织的我尝试去做小组传承人……去做就好了,不断突破,不断拓展,去享受这个过程,去感受力量生发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