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还有另一个含义就是深入进去工作
如果一个人天天沉迷于手机的打扰之中,长此以往大脑会形成一种疾病,心智残疾。
现在经常出现单手骑车单手看手机的生活状态,很容易出现生命安全。
荣格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塔楼,这个塔楼不通电,只在白天工作。荣格的塔楼就是一种深度工作的状态
深度工作的定义:
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得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能力能够使得创造新价值,提升能力,而且难以复制。
人创作东西有两个途径:
一种是在大脑中创作,一种是在生活中创作。在大脑中创作一个东西的感觉就是深度工作感受。
没有深度工作,我们就总是潜层次的肤浅工作。
肤浅工作的定义: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型工作,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往往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的新价值而且会被复制。比如说回复邮件,开会(开会时间过长也会成为肤浅工作)
深度工作假设:不言自明的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状态。
深度工作的状态:深度工作的能力现在正在日益稀少,而几乎同时它在社会经济中的价值也在日益提升,因此能够提升这项价值,并将其内化为工作内容之核心的人将会取得其成功。
乔布斯经常会让自己关在禅室里面,进行大脑的深度思考。
未来有三种人会越来越贵:
第一类人是能够与机器对话的人,就是他能操纵机器:程序员,产品经理。
第二类人:IP人物
第三类人:资本家
怎么能够成为这三类人中的一类呢:
要么能够迅速的掌握一门复杂的工具,或者工作质量和速度达到精英层次,具有洞见和创造力执行速度都需要深度工作来帮助自己提升。
刻意练习里面提到人要通过3F原则,不断得努力在一件事上集中注意力的练习,能够让人变得更强。
为什么人重复不断的同一个动作,会让他变得更强呢,那是因为我们大脑里面的一个物质叫做髓磷脂,髓磷脂是在神经元之间产生连接的东西。所以通过刻意练习可以使得我们的大脑出现更多的髓磷脂。如果我们每天都执行肤浅的工作,那我们大脑的髓磷脂就会下降。
有时候有些人达到一定忙碌的状态,确实没办法进入深度工作的状态,但是那是因为他手下有了很多的人。他手下的人一定有人会进入深度工作的状态,为什么很多企业家想要去沙漠走一走,那是因为有一个环境一个状态可以让企业家进入深度思考的状态。
深度工作为什么很难:
第一是因为外部环境影响
第二是有一个度量的黑洞: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不知道,不知不觉就把时间消耗了,不知道时间花到哪里去了。
移动互联网有一个现象:随着我们互相点赞的状态出现,我们出现了一种虚假的存在感的需求。我们每一个人在网上写朋友圈的时候,这个水平完全没有达到写一本杂志的水平。杂志报纸是经过人修饰的,那个是不管怎样都是有值得我们看的东西在。
那人为什么还要看呢。那是因为存在一个潜规则,我给你点赞,你给我点赞。
人们为了轻易的获得大量他人给我们的点赞而获得存在感,所以我们拼命的发出内容,哪怕是一些垃圾的内容,也会产生这种与他人互动的存在感的幻觉,存在感的幻觉这种东西让我们更多的沉迷与互联网上。这是一个难易度量的问题。
最小助力原则:大脑有一个习惯,能不动脑就不动脑,当我们大脑遇到周围一大堆要处理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优先选择的总是容易干的那件事。因为做这样的事情又不用太费劲,也能获得存在感。
越是不开展阻力越大的事情,越是没办法进入深度工作,总是在肤浅工作上不断的浪费精力。
忙碌不代表着生产能力:因为人很难度量他人的工作能力,所以我们度量的方法就是看这个人忙不忙,所以大量的人在公司里扮演着忙碌的角色,把自己搞的很累,似乎就是对自己有了个交代。所以一定要小小自己是不是用忙碌来衡量自己的工作。
深度工作的意义:《全神贯注》
举了一个例子,夫妻关系的例子,里面讲到挑毛病这件事是一件很容易做的事情,所以我们总是会挑对方的毛病,而不是去思考怎样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能够做些什么。
仅仅是改变了人们看待这个事情的思考方式和深度,就解决了夫妻之间的关系,全神贯注这本书是在告诉我们想要解决问题不要走那条简单的路,而应该吧注意力集中起来,做深度的思考才能解决问题。
《程序员修炼之道》前言:我等采石之人,当心怀大教堂之愿景。
在一个项目的整体结构之内,总有空间展示个性和匠心,百年之后我们的记忆或许如今日的土建工程师看待中世纪大教堂建筑者使用的方法一样陈旧,但是我们的匠心会得到尊重。
这就是一个深度工作者的喜悦之情,一个深度工作者用这种崇敬的心情去从事自己的工作,并且加入自己的深度思考在这份工作里面,他会感觉到幸福。
”我将活出专注的人生,因为这将是最好的选择“
成为深度的智人,智人这样的人种已经越来越变得肤浅了,每天大家都拿着手机刷同样的热点。大家随大流的想法,人云亦云的想法已经成为泛滥的灾害了,
怎样实现深度工作:四个准则
第一个准则工作要深入:
困难是来自于欲望的攻击。(我们有最小助力原则,有各种各样的欲望)
第一控制住自己的欲望?
第一需要有一套自己的哲学:
第一类禁欲主义的哲学(禅师)手机我彻底不接触,我生活很简单。
第二类双峰哲学(荣格),就是我一天当中有和人打交道的时间,有休闲的时间,有吃饭喝酒的时间,我要留出另一部分时间来专注的工作,把生活布置成双峰,两块事情。比如说定期闭关。
第三类,节奏哲学,就是养成习惯,比如说我出差我就看书,回家我就写笔记等等
第四类,记者哲学,随时随地有想法,进入深度思考状态。
第二要做到习惯化
在最开始的20天你会很难受,也会不舒服,因为你是和自己对着干,但是一旦过了21天成为了一个习惯以后,就轻松了。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要有大手笔,JK罗琳在写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时候,她突然没了灵感,她跑到当地找了一家最好的城堡酒店,把自己关在里面,好好认真的创作。
勇于使用大手笔。(个人的大手笔)给自己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
第三独立和交流要协调起来
深度工作并不意味着和任何人不交流。牛津大学有一个很有仪式感的事情,就是喝下午茶,一到下午茶时间这些教授就都出现在咖啡厅,大家可以互相聊天,这个时候最容易激发不同思想的碰撞。需要留出一些交流的时间。
第四要用商业化的计划来看待自己的工作
用商业的监督目标的方法来监督你深度工作的效果。效果会倍增
第五也需要自己的安逸时光
一个人真正进入深度工作的时间:4个小时。休息和安逸的时间可以提升自己的洞察力,恢复能量,一个人的专注度是很耗费能量的,一个人长期专注,控制自己是需要消耗能量的,你需要通过休息和安逸来把能量补充回来。还有一点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是不会轻易停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在休息的时候会灵光乍现。
第二个准则学会拥抱无聊:
为什么那么多人会一边单手骑车一边看手机,那是因为人太恐惧无聊了,我们会认为无聊是一种不能接受的事情。所以在任何地方都闲不下来。
心智残疾:有一个科学家发现如果你的大脑习惯了随时分心,即使在你想要专注的时候也很难摆脱这种习惯。如果你的生活中潜在的每一个无聊时光都是用浏览智能手机来打发的,那你的大脑就有可能被重新编排,某种程度上来说就像纳斯研究所里说的心智残疾。这时你的大脑已经不能胜任深度工作的能力,即使你会经常安排自己进行深度工作的事情。
必须学会和自己独处,无聊的时间是有效的,让我们的大脑慢慢学会专注。
网络安息日为什么不对,那是因为网络安息日就证明你会有大量的时间投入在网络当中,你只是偶尔用一点点时间来做安息日。你应该改成偶尔分心。
罗斯福的学习方法:罗斯福就是突击式的深度学习,专门留出6个小时的时间,进行深度学习。
第三个准则:学会远离社交媒体。
任何益处法,也就是说只要有一点点益处我们就会忽略这件事情带来的坏处。
举例:美国的一个农场主,考虑要不要买干草压捆机,很多人的意见肯定就是买,作为一个农场主肯定要买的,但是有一个农场主就给大家算了一笔账之后大家才发现原来买一个干草压捆机这么花钱。就是当他能够把这个整个的买干草压捆机的投入和产出包括机会成本全部算了一遍之后,正常人都不会买它。但是大多数人不愿意做深度的思考,就是听一起来有好处我们就去做了。
所以任何益处法会导致我们精疲力尽,注意力散漫。
关键少数法则:28法则,就是你会发现在你人生中帮你创造80%的东西是来自于你20%的努力。所以我们应该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在能够给我们带来关键突破的少数的事情上。而不是放在所有的事情上。
如何看待我们生命中的16个小时:
有很多人认为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工作的8个小时。为什么很多上班族下班以后会不停的挥霍自己的16个小时,这是因为我们很多人把这8个小时当作了我们的一天,我们把那16个小时当作了赠品。作者认为除开这8个小时,剩下那16个小时应该比他们当作是一天中的一天,那么留出足够的睡眠时间,然后严格按照我们的睡眠革命,睡够五个以上的睡眠周期。好好睡觉,剩下的时间就是我们和别人有区分的时间。
人和人的差别永远都不体现在工作中的8个小时,而是工作之余的8个小时,在工作之余的时间安排才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这就是为什么在同样的公司里面人和人的成长速度不一样。
把这16个小时当作一天中的一天,而不是当作工作之余的赠品。
第四个准则摒弃肤浅:
肤浅工作预算:如果老板要求我做很多的肤浅工作,我需要找他要这个预算。
我们需要把更多的肤浅工作外包出去,让更年轻的人来做这些肤浅工作,让我们的员工才能针对他这个岗位进行深度的思考,这样才能大幅的提升整个公司的效率和每一个个人的成长。
不要无休止的工作,不要把自己安排的连轴转,这个一天到晚不停的工作,需要给自己一些放空的时间,学习的时间,让自己进入深度的思考。
要变的不容易联系到。大量的回复邮件和消息的时间会消耗到工作和深度思考的时间,可以选择在礼貌和时间当中平衡,做到能够让自己深度的思考。
总结:
深度工作为什么难,深度工作所对抗的是我们内心中向下走的东西,我们总喜欢休息,我们总喜欢取悦他人,我们总喜欢获得存在感,这些东西我们能够很方便的通过互联网得到,给我们造成一种麻醉的感觉。但实际上越是轻松的方向,越是熵增的方向。熵是对混乱度的衡量单位。深度工作是一个反熵增的过程。反熵增是很难的,但是反熵增是生命的一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