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苏子季
这几天都在看卢梭的《忏悔录》,范希衡翻译的。本书一共十二章,今天看完了前面九章,上半部分我是精读,可能是看书看的少,很多情节记不住,来回翻,进度很慢。但基本逻辑能理的清。后面七八九三章更倾向于他很多著作的创作过程的介绍,我很多都是略读。
整本书我都是根据他的感情主线去读的,不然我很肯定我一定是读不下去的。因为他里面涉及的面很广,估计得读上个几遍才能得其精髓。这里暂且谈谈我对卢梭感情方面的拙见。
最开始我一直以为他至始至终对华伦夫人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至死都不会改变的(其实我当时看的时候也觉得不太可能,那个时候他还太“年幼”,更多的是弥补母爱的缺失)。到后面遇到戴莱丝,因为她的温柔和情投意合,以至于让他体验到了真正的男女之情,甚至到后面步入婚姻殿堂也是为了给戴莱丝一个交代,也算是慰藉自己(现实中大部分的婚姻不过如此,已经是很幸运的了)。但他依然说这也不是爱情。更别提前什么埃皮奈夫人等与她们之间的感情。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真想跑他面前质问他,那这些对你来说是什么呢?亲情?友情?我不得而解,还是继续往下看吧。直到他遇到了乌德托夫人,说这才是他一生所追求的真正的爱情。其实,我实在看不出来乌德托夫人与他前面遇到的那么多让他难以释怀的女主们有什么特别之处(估计是我情商太低的缘故)。
或许正应验了那句“爱情就是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吧”。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在乌德托夫人身上看到了他的朱丽(他当时正在创作的一部著作名为《朱丽》),将他心头偶像的那一切美德都在乌德托夫人身上体现了。所以,他才会对她那么炽热还感叹来得那样迟。
看到这里,我在想可能在每个人内心对于爱情都有一个偶像,如果在现实中在合适的年纪遇到了心目中的偶像,那应该就会和牛郎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样惺惺相惜。一旦遇到的是比较级,那终极一生也是走在寻找爱情的路上,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感情纠葛和内疚,并在晚年不断忏悔。
所以,我现在看待男女面对婚姻的不忠做出的种种不合时宜的事情,似乎没有那么狭窄。当然这是站在为了追求纯粹的爱情的角度讲的,不包括那些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上的寻欢作乐的种种行为,我是极度反感的。
对于卢梭的这个忏悔我觉得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忏悔,而是想找到一个宽恕自己的理由。遇到了真爱就应该勇敢的当面跟华伦夫人说“我现在不爱你了,之前对你的那些也不是爱情”。别说什么华伦夫人已经老了,固执不化,不会经营自己的人生等等。
这本书还没看完,或许后面会有更大的彩蛋。目前,我能得到的收获大概于此,等看完了,再来好好记录一下。并打算把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也看一下,听说这是罗翔老师经常推荐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