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方法》读书笔记之4
在育儿路上,我和小伟不谈学习,一定是母慈子孝;说到学习,一定会鸡飞狗跳。
我自认为是觉悟高、爱学习,负责任的妈妈。曾经看过一系列的儿童心理学的书籍,明白要沟通先共情,现在的孩子以赞美为主……
每次和小伟谈心的时候,他都知道我要说什么,自己要怎么做,可是落实到具体行为上,就是管不住自己。
我怀疑“每次跟他说的话都白说了”,直到我读了《沟通的方法》中“掌握沟通三大原则,不犯低级错误”的第一个原则——开放性,我才醒悟原来是我的方法有问题。
看到小伟月考的试卷,习惯性的带着他一起分析原因。一看卷面不整洁,分数也不高,错的还都是基础的计算题。
我的第一感觉是生气,“一直都在强调书写工整,卷面整洁,说了多少次了,为什么还这样?这么简单的计算都错,他到底在干吗?”
尽管如此,我还是压抑心中的怒火,决定好好跟他分析分析原因,因为我是妈妈,他是孩子,我要教会他学习的方法。
平复情绪以后,我让他坐到我面前,首先讲事实——卷面不整洁,分数不高,然后让他说原因。并且拿出一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
他胆怯的看着卷子,一个劲儿的说:“都是我不小心,不仔细,读题不认真。下次我注意。”
“我让你总结原因,每次都这几句话,还能有点新鲜词吗?还能总结深刻一点吗?”
他低头沉默………
再追问下去,他已满眼泪花,我只好作罢。
我很纳闷这是为他好,和他一起分析原因,又没打他、骂他,怎么还哭了呢?
经过反思,我发现犯了一个低级错误。表面上是陪他整理试卷总结原因,本质上是在责怪和质问他为什么卷面差,为什么分数低?
除了回答自己不细心,保证下次细心以外,他还能说什么呢?是我把沟通的通道关闭了。
假如我能按照《沟通的方法》中脱不花讲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听听他的心里话,也许我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就会畅通无阻。
“考试结果已经这样了,我们接受这样的结果吧,重要的是我们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好吗?”。
“好的,妈妈”。
平复彼此的情绪以后,我问:“最近在学习上遇到了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需要我协助?”
“昨天忘记带墨囊了,我找同学借的墨囊,所以卷子上有两种颜色,看起来就不整洁了”。
“因为晚上有其他课程,我怕时间来不及,所以这张试卷是我用延时辅导的时间做的,教室里很吵……”
我用开放性的提问方式,一下子打开了他的话匣子,一股脑儿的说出了原因。
虽然都是外因,但是只要他愿意说,我们之间才有进一步沟通交流的可能性。
听他这么一说,首先肯定了他的时间观念,知道自己晚上有课程,所以提前安排了作业时间。同时指出他忘记准备文具的缺点。
我们做完肯定这一拍动作以后,他紧锁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每道题错在哪里,好吗?
他立马拿出改错本,把错题工工整整的抄写下来,重新做了一次,每一道题都是又快又准确。
“我们在回过头来对比一下,找出错的原因,避免下次再同一问题上出错。”他仔细的比了又比,看了又看,还不时发出惊呼:“哇塞,这么简单我也能出错?我真是人才……”
看着他分析总结的头头是道,我时不时的给他的行为点个大大的赞:“能自己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小子,你真棒!”
“谢谢妈妈,看来下次我真的要小心点了”。
遇到应用题,以前他问我的时候,我总是习惯性用我的思维方式直接给他讲,讲了几次如果他还不懂,免不了被我劈头盖脑的一顿骂“讲了几次还不懂,你到底哪里不懂?”
这一次,我们一起读题,一起勾画关键信息,一起分析。不断启发他思考,提出他的解决方案。
恍然发现,现在的数学应用题,考的很活,解决方案不再是单一的。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通常比我们更加灵活简便。
我们愉快的结束了这一次的试卷分析,小伟开心的说:“今天的收获真不小”。
回顾整个沟通交流过程,我只是转换了沟通思路,通过简单的3步,就让我们的交流沟通更顺畅。
一 接纳孩子
接纳考试的任何结果,包容他的所有情绪,与他共情,才有沟通的可能性。
二 提出开放性问题
我和孩子站在同一战线——是解决问题,而不是责怪和质问。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孩子有话可说,才有机会听他孩子的心声。
第三 善于肯定孩子
沟通过程中,肯定孩子善于观察对比,肯定孩子能够脑洞大开,积极思考问题。
在育儿路上,只有家长保持足够的“开放性”,沟通交流才会更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