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周 《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

   在完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后,我发现部分学生存在不会分析图像信息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经过深入反思,现将问题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影响及改进措施总结如下。

   学生不会分析图像信息,直接影响了他们对变量之间关系的理解,无法将图像与实际问题建立有效联系,导致知识的应用能力薄弱。在后续涉及图像的数学学习中,如函数图像的学习,也会因为基础不扎实而产生畏难情绪,学习积极性受挫,进而影响整个数学学科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信心。

针对上述问题,我学习其他优秀老师的做法,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 在课堂教学中,按照 “确定变量 - 观察趋势 - 分析特殊点 - 联系实际” 的步骤,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图像分析的方法。每讲解一个步骤,都通过大量的实例进行演示和练习,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解 “确定变量” 时,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图像,让学生反复练习确定横纵坐标代表的变量;在 “分析特殊点” 环节,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特殊点在图像中的实际意义。

2.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设计梯度化的练习题目。从简单的图像识别和基础信息提取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图像的综合分析和实际问题解决。例如,先让学生分析单一变量变化的简单图像,如气温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再增加图像中多个变量同时变化的题目,如路程、速度、时间三者关系的图像;最后设置开放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根据给定条件绘制图像并进行分析。同时,增加不同类型图像的对比练习,如折线图与柱状图在表示变量关系上的异同,帮助学生加深对图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图像分析过程的观察和反馈。通过提问、课堂练习展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建立一对一的辅导机制,针对他们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练习。定期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辅导策略,帮助他们逐步提高图像分析能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