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伤寒论》第十二讲桂枝汤

《说白伤寒论》第十二讲    桂枝汤

太阳病纲领的状态:脉浮,头项僵痛而恶寒。在现实中就是我们现在常常见到的普通感冒。身体体温一般在38度左右,身体上时而有汗,身体上摸着不是干涩的无汗状态。这种感冒身体体温要升高,是自己身体在制造温度,身体本能趋势是出汗。但是呢,身体里的津液不够,所以用桂枝汤增加津液,完成自己身体的排异过程。

这个方剂系统有15个方剂,都属于桂枝汤范畴。原理一样,只是为增加了不同的症状,我们就在桂枝汤方剂上进行化裁,对药物或剂量进行添加或者减少。就形成了新的方剂。 

当然,桂枝汤不仅仅是治疗感冒,他呢还能治疗很多的杂病。郭老说的系统效应和千人一方,一方治百病慢慢体悟就会能感觉到了。

太阳病纲领: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伤寒论》

太阳病(汗法):A、自汗病势(解肌法):桂枝汤证,桂枝加附子汤证,桂枝去芍药汤证,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桂枝加葛根汤证,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证,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汤证,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证,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桂枝二麻黄一汤证,桂枝二越脾一汤证,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汤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桂枝加芍药汤证,桂枝加大黄汤证。B、无汗病势(发汗法):麻黄汤证,葛根汤证,大青龙汤证,小青龙汤证 。

解肌法就是增加体液、温通血脉,支持排异系统完成这一次排异活动。解肌系统一共算是十五张方子。

桂枝汤方:桂枝42g去皮、芍药28g、甘草28g、生姜42g、大枣12个,用水1400ml,微火煮,取600ml,温服200ml,须臾喝粥200ml,以助药力。桂枝汤的脉,脉浮,发热恶寒,头项僵疼,有汗。

桂枝汤是伤寒论的第一张方子。就连我们后世说的君臣佐使也是从伤寒论才有的。比如说这个方子,以桂枝温通血脉,补充元气,为君;芍药通血脉,它是舒缓血管,破血凝、通血痹它为臣;甘草和百脉、和百药,通百脉为佐;生姜大枣走表为使,非常的完美。

到后世有人先学君臣佐使,你要处方得按照君臣佐使这个规矩。我就对这个说法有点异议。每一个真正的中医要处方,首先考虑的不是君臣佐使,而是我刚才说的那个过程。着眼的首先是现象,体象,脉象,舌象,声象,色象,意象,物象。思考的是这些现象的本质,核心是生命的本能。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汗出恶风,桂枝加葛根汤主之。”项,脖子前面叫颈,后面叫项。僵,发硬,不能俯仰。几,长条的木桌子,用它的形象义,板子,硬的。来形容项僵。汗出恶风,轻微恶寒,没有风不觉得冷,一有风觉得冷。这个和桂枝汤的症状一样,这个加上了一个体象,项背强几几,加56克葛根,其他的和桂枝汤完全一样,所以叫桂枝加葛根。

解肌的作用没有变化,葛根也是解肌的,它能通津液,能止渴。就因为它能增加津液,通行津液,项背强就是因为缺乏津液。桂枝汤的病机就是体液不足,加葛根就增加津液。多了个项背强几几,那就是津液不足比较严重,所以加葛根。吃了葛根以后就给桂枝汤增加了一个作用:增加了一个补充津液、通行津液,而且部位就在项背。

落枕这个病, 就是项背强,我说桂枝汤加葛根,吃了就好。桂枝加葛根汤不是光只治这一个病的。

疗效非常好,一副两副好病。这是经典的方的特征,和后世的流派的方子大不一样。吃个三付两付不怎么样,吃了七付八付觉的好点,差不多了,经典上的方子,今天早上吃了、明天我好了,哪也不难受了,就都是这样。

太阳病下之、微喘的,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下之微喘是什么意思?太阳病本来是向表的,为什么要下呢、用通便的方法?当初这个错误也不是无缘无故的。

有的人发烧,一下就好,他忘了这发烧的病机很多,并不都是一下就好。有的下了之后,错了,麻烦了。但是这个啊,造成的麻烦不大,一般的要是用了泻药,坏了,不吃东西了, 心下痞硬,按按是发硬的,下痢,一天十次八次的,拉稀,肚子疼。把胃肠功能伤害的太深了。病没在肠胃,他把肠胃打一顿,这叫无过受罚。这一个受害不大,造成的是微喘,有点喘,加厚朴杏仁

这个方子跟桂枝汤稍有不同。桂枝42克,芍药也42克,甘草28克,生姜12克、大枣12个,厚朴28克,杏仁50个要去皮去尖捣碎。用水1400毫升,微火煮成600毫升,温服200毫升,吃了以后祛微喘本能系统向体表的势态,用了下药,造成了错误,应该是用解肌法或者是发汗法,他误用了下药,没有造成太严重的恶果,只是造成了微喘。

这个外源性疾病,侵入机体的那个微生物,就说病毒病菌这一类的,本来是把这些物质从表排出去,可是误下以后,有些没能排出去的异物,留在肺组织当中了,大家知道向外的同时向上,向下的同时向里。另外就是致病物出不去反而向内了,向内就首先是肺,因为向胃向肠就出去了。只有向肺、在表向内到肺的它不能从大便出去。留在肺中,所以造成了微喘。那就是说微喘是在肺这个部分,还有排异反应,向外排的反应,所以这个反应还是有发热恶寒,有汗,要没有这一个,光是微喘,体温也正常,哪都正常,这绝不是桂枝加厚朴杏仁能治的。而且那个桂枝汤在里面就没意义了,因为还是桂枝汤,还属于太阳病,只加了一个微喘,所以还用桂枝汤来解肌,用厚朴杏仁把肺的东西向外,向哪外?在肺的表面,肺气管,从那儿排出来。杏仁大家从本草上看看,第一个神农本草经,哪一个朝代都有本草,唯独不要看今天出来的药学。不是中医的思维就不是中药,麻黄我们用它出汗,杏仁有祛痰的作用,祛痰什么意思?痰从哪儿来?肺里分泌的,分泌在哪儿,分泌在气管,杏仁帮助它排出来,把肺里的有害物排出来,它是这么治喘的,排不出来怎么能治喘。厚朴也是这个意思。所以加厚朴杏仁治喘,桂枝汤解肌,病就好了。厚朴杏仁治肺气喘满,喘说了,满是一种感觉,满,难受。满是个意象,感觉出来的,正在排异的目的,所以用祛痰的药从肺部向外排出来,用这两味药把肺气喘和满排出来。

另外,它是治平常有喘病的人,感冒了,一看发热恶寒头疼,有汗,平常素日有喘的,又感冒了,感冒了当然喘加重了,为什么加重了,向外排异,肺也是一个表面,它也向外排异,它向气管排,它不喘满了。我们再说一句,平常有气管炎有喘病的,感冒了是这个症状,是桂枝汤症状, 可以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不是说光是说用下法用错了,造成的喘满吃桂枝加厚朴杏仁,平常有喘病的也用,素日有的有慢性气管炎,大家见得不会少。因为它的病机是相同的,所以法也是相同的,方也是相同的。

桂枝加附子汤主之,这个也是误治造成的。比如说有汗用桂枝汤,不能用麻黄汤,结果用了麻黄汤,发汗太多,老出汗,象漏了一样,一会一身汗,这怎么办,治坏了。汗漏不止,小便难,想尿尿但尿不出来,尿出一点来,非常难受,四肢拘急,有点痉挛,不伸。这个人体体温偏低,两腿两臂发紧,一伸就疼,一曲也疼,为什么?因为发汗太多,心脏功能降低,汗多则血少,血的浓度也高了,全身的肌肉神经缺乏濡养,体温不够,体液不够,就是供血不够,这么一种情况。

因为汗出太多,神经调节系统缺乏濡养,和机器缺乏能量一样。所以他治这个病用桂枝,芍药,甘草,温通血脉, 补充体液,用附子增加循环,凡是汗漏不止的人脉搏都比较沉细,用附子让心脏加强运动,加强供血,体表组织得到血液濡养,恢复它的调节机能,汗腺就闭上了,不出汗,好了

我治过这个病,有一个病人就是汗漏不止,赶紧的桂枝汤加附子,又加一味茯苓,给他分消,让他利尿。加人参提高循环能力,补充体液,加附子强心,加强那个心脏功能。还有这个病啊,医院里有一个症状,脱水,脱掉的不光是水,它脱掉的东西很多,好多的有益生命的物质。中医把体液丧失太多不叫出水,叫伤津,因为这个津不是代表水,水不能代表津液,所以中医处处是整体性。它不是光是去的是水,它有生命物质在其中,你甭管是电解质,微量元素也好,津液,都是这含着。

对于小便难,我们就能解释,津液都从汗里出来了,哪里还有小便呢。一个津液关系的功能太多了,中医对于这个功能性病变,它习惯地叫阳气与阴液,因为阴属于一种有形的物质,阳呢属于一种无形的能量。

对于这个津液的功能怎么看?阳盛则伤阴,阳气太盛则伤害津液,比如说发高烧,丧失津液非常严重。所以温病学家有一句话说,他对于伤寒的阴性病的理解:伤寒有一份阳气不死, 温病有一份津液不死。他对温病消耗津液认识的非常深刻,温病生死全在津液,伤寒的生死全在于功能。

中医对于这两个东西的关系,阳盛则伤阴,发烧,高热,特别伤阴,怎么办呢,补津液?错了,不是,撤其热,怎么着撤热,承气汤,白虎汤也在其中,还是排异啊。把异物排出来津液不就恢复了吗。

还有一个:阳亡津枯。阳要没有了,津也就没有了,因为津液是阳生的。阳气复,津自进,他们是个互根的关系。我生你,你生我,是阴阳互根的关系。

这一条还是复阳,阳恢复,汗腺的开阖的功能也就恢复了。这个桂枝汤有一点变动,桂枝加附子,芍药也是42克,因为它要缓肌,重要的还是附子,用炮附子,为什么用炮附子,因为它有毒,经过火炮以后,毒性就降低了。用生附子的有,张仲景也用,毒性这么强,干嘛要用它?用生附子的都是非常危急,危在旦夕的心衰,循环衰竭, 脉没有了,体温已经低到35度,意识已经不清楚了,或者脉微细欲绝,用生附子不忌讳这个毒性了,它这个药性发挥的越快越好,到了分秒必争的时候,不用熟的,这个生命不在于毒性而在于心脏功能的迅速恢复,所以它用生附子,有这么一点区别。

关于附子有一个说法,中医的四大君药,大黄算一个,附子算一个,有的人把石膏算在里面、不应该,这个麻黄,本草上没有,可以多说一说,对附子有一个认识。为什么叫四大君药,就是主要的,方方面面,麻黄是因为发汗的,本能趋势是向外的,用麻黄为君;向下的我们用通便的,一群承气汤、泻心汤张仲景用大黄;附子补阳,补阳气,提高自主性本能, 这点说它能使循环加强,提高了循环量,提高了对组织脏器各个器官的供血,大家都知道血是一切功能的来源,所以功能强了,自主性活动就多了,因为本能是多器官多组织的一个系统活动,如果要是缺血,什么能力也没有。再说缺氧,缺血就是缺氧。

中医补血它有这么一种概念,附子它就一个兴奋心脏,加强运动,循环量加强,就这一点,那治的病太多了,能起死回生。一个人脉细,摸不着了,神智昏迷了,体温低落了,怎么办呢,相信这是时候没人敢用强心的方法,打上就死,我见过,就这一个附子汤,或者是四逆汤,或者通脉四逆汤,就是重用的是附子,吃了体温恢复了,脸上发红了,醒了。它是这么一种作用。

附子的量是多少?1枚,有大有小,不太严谨,我常用的量,12克,13克,14克最多不大于15克,最少不低于10克。要炮。用滑石粉或者沙子,在干锅里炒,有点爆玉米的意思,处理下, 经过受一次热,别糊了,有点焦也不要紧。制附子包括炮附子,它有的用盐炒,先给盐水然后再炮,盐入肾,我不这么用。

阴病可以用附子,记住阴病无汗,一定记住这一点,凡是阴病绝对没汗。谁错了谁负责任,凡是有汗的绝不是阴病。这个法非常严,道简法严,大自然的法,不是生就是死。只要是有汗的绝不是阴病,只要不是阴病,一般都不用附子,因为这个体温低落,脉沉了,是在阴和阳消长当中,阴阳的临界。所以用桂枝汤它要排异,用附子支持它排异。你说它是阴它不是阴,它还是有汗的,阴阳的绝对的分界线,有汗无汗。如果说没汗,那它就是阴病。

中医的那部分,包括针灸、刮痧,放血,点刺,都是这个道之中。点刺,凡出血,包括刮痧,都是排异,针灸的补泻,都是调节,出不去这个生命本能,一个是自主调节,一个排异。适合排异就不能自主调节,适合自主调节就不能用排异。

比如说带状疱疹,你用自主调节治不了,只能排异,三棱针点刺出血拨火罐,把血拨出来,一两个小时就好了。

单纯的落枕治疗?你就用桂枝加葛根汤,你试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