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立夏,就要告别春天,迎接夏天到来了,天慢慢热起来。
立夏在每年的公历5月的5号到6号之间,此时,太阳到达黄经45度。
立夏节气的特点
立夏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一个节气有三候。一候蝼蝈鸣,蝼蝈是一昆虫,适宜温暖潮湿的环境中,下雨后也会听到蛙鸣。随着这些叫声的到来,夏天的味道慢慢浓起来。
二候蚯蚓出。蚯蚓是地地道道的阴物,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中,当阳气极盛的时候,蚯蚓也耐不住地下生活,出来凑凑热闹。
三候王瓜生。王瓜是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于六月、七月,会结出红色的果实。
立夏节气习俗文化
古时候每到立夏的前一天,孩子们会向邻家讨一碗米饭,称为"兜夏夏米",也称为立夏饭。立夏饭里面可以加雷笋,豌豆,蚕豆,苋菜等佐料,含有"五谷丰登"的意思。
立夏时,我们还会吃煮立夏蛋,立夏蛋里边会加一些药材,可以强健身体。立夏蛋是立夏那天最经典的食物,在前一天就开始煮立夏。(煮个“立夏蛋”来吃)
立夏时节,在民间还有"尝三新"的饮食风俗。三新在各地均不同。有的地方是指"竹笋,樱桃,梅子",有的地方是"樱桃,青梅和麦仁",也有地方吃"竹笋,樱桃,蚕豆"等等总之,在立夏时节是吃时令新鲜的食物。
立夏还有的地方会吃乌米饭。这是一种中国民间节日食品,特别江苏,安徽一带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就有多家人用乌饭树叶煮乌米饭。
立夏在民间,还有一些习俗。
"迎夏仪式":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在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立夏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着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辆都要用朱红色装饰,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
"立夏称人":立夏,吃完中午饭,还有称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者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称钩选一根凳子或放一大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去过称,司称人一面打着秤花,一面讲着吉利的话。立夏称人会对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
"斗蛋游戏":家家户户煮好囫囵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画上不同图案,再套上早已织好的丝网兜,挂在孩子的颈上, 孩子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头、蛋尾碰,不破的胜利。
"忌坐门槛":民间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古人认为,立夏时雨水增多,湿气增加。木头会吸收湿气,进而如果人们坐在门槛上,湿气会趁机侵入体内,对人体带来困扰。夏季容易疲倦多病,因而有忌座门槛的说法。
立夏养生
夏天到来人们困倦,心烦气燥,夏天养生需养心。立夏做节气灸,开启养心模式,主要艾灸关元穴、内关穴、阴陵泉。补阳固气养关元,温灸内关宁心安神,阴陵泉是脾经重要穴位,灸阴陵泉可以温经祛湿。
连灸三天,关元10分钟,内关3-5分钟,阴陵泉5-10分钟。如果灸了上火再加上涌泉穴。
除此之外平日的起居日常也可注意些。
“静养”消除烦躁不安,立夏以后,天气转热,暑易入心。因此,人们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要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切忌大汗淋漓,大悲大喜,以免伤心、伤身、伤神。
饮食宜清淡忌油腻,立夏之后,天气逐渐转热,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
起居晚睡早起,避免贪凉,虽说夏季到来了,但此时早晚仍比较凉,日夜温差仍较大,早晚要适当添衣。进入立夏后,昼长夜短更明显,自然界的阳气较旺盛,人要顺应夏天养阳的规律,夜卧早起。要适当午睡,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充足的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