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每天跑步都维持在五公里左右的样子,每次都花大约半小时。偶尔带着手机测速,平均每公里不到六分钟。一直维持这个速度跑了很久,跑完也没有累的感觉,除了出汗,连气都不喘,再看朋友圈跑步的朋友,也基本上是这种速度,可能比我稍微快一些,但也差不多,我觉得可能是他跑的多,快一些也正常,于是我觉得我跑步就应该是这种速度,不可能在快了,再快也跑不进5分30。
上周末,闲来无事翻开一大学同学的朋友圈,发现他经常跑十公里左右,但一看速度发现平均四分半,甚至更少。再往下翻,看到他偶尔跑的十六七公里,也只用了70分钟的样子。看完之后颇为震惊,原来跑步速度可以这么快,即便是十几公里也能有这样的速度。于是我打算也试试看,能不能提高一下自己的速度。
这两天早晨我努力的让自己跑的快一些,在以前的基础上更快一点。结果发现原来5km只用了不到25分钟,每公里还不到5分钟,而且明显感觉还可以更快。这让我感到很惊讶,同时也在思考,为什么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要跑的快一些?怎么做才能避免生活工作中那些不敢想着去碰触的天花板?
制定一个自己需要点个脚尖才能够到的目标
之所以以前没有跑过这么快的速度,我其实一直只关注自己,没有看过外面,不知道别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只有朋友圈中很少的一两个朋友,看到他们的速度跟我一样,就觉得这是正常人的速度,不会再快了。没有了这个速度上的目标,我便觉得,能坚持跑下去也算是一种超越,却没发现其实在速度方面我已经失去了目标。或者说是有目标,但是因为我的目标跟我自己目前的水平相差无几,也懒得去追,总觉得那是个自己努力伸个手就能够到的目标,做不做也无所谓。
直到发现有人可以跑得更快,我才发觉原来自己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娱自乐,从没发现那个需要点着脚尖才能达到的目标。因为失去了目标,就变得碌碌无为。
找只能仰望的大咖做自己的导师
每个人进步最大、最快的时候都是在自己的水平跟导师水平相差很大的时候,那时候导师能迅速帮助小白把知识框架搭建起来,实现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的过程,再往后,每个人的水平不断跟导师靠近,进步的速度也就开始不断降低了。而这种时候总是需要另外找一个更厉害的导师引导自己往更高更快的方向发展。就像我们小学毕业,自己的各科成绩不断接近教师水平的时候,我们需要进入初中,跟着一群知识体系、思想境界更高一层的老师学习,这样才有可能会超过原来的自己,超过小学老师。
就是因为我从来没有一个朋友告诉我可以跑到5分以内,所以我一直浑浑噩噩,活在自我满足当中不能自拔。但这时候有个外来的人刺激了自己一下,我努力去尝试后发现原来自己可以,只是以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罢了。
不断寻求机会挖掘自身潜力
从基因方面来说,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都有各自擅长的优势,只是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无法挖掘自己的潜力,于是我们慢慢成了那个拿着金饭碗乞讨的乞丐。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机会来刺激自己,挖掘潜力,完成自身潜能的激发,让自己变成本应成为的那个人。这个机会可能是外部事件的刺激,也可能是自己内心某一天激发的灵感。但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不断告诉自己,我们需要不断刺激自己,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否则,总有一天我们会陷入到一个瓶颈中,不再进步,也就变成了那只温水中的青蛙。
时刻保持自身的疼痛感
不管做任何事,开始的过程总会让人很不适,原因是事情本身与自己原有的思维体系、知识结构有冲突,因此总感觉很痛苦。等过了一段时间,因为熟悉了这种疼痛,或是找到了止疼办法,我们对这种疼痛感开始变得麻痹无知,于是便陷入了不再追求进步的阶段,持续维持自己在一个水平不进不退。
但人总是需要保持这种疼痛感,只有这种疼痛感才会不断刺激自己前进,学习更多的内容,了解更多的知识,获取更多的信息,这些都是我们不断成长必需的养分。
生活中总有很多小事,不经意间给我们提醒,让我们自己不断加深印象,深入思考,追求进步。
维持自己对更高目标的追求意识,才知道进步的方向。
维持自己对行业大牛的认知,才知道快速进步的渠道。
维持自己对于疼痛的感觉,才清楚进步的可能。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维持自己进步的心,不做温水中闷煮的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