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在微信读书上发过一个书越读越多的感慨,很多读友表示有同感,前几天熵增社群有同学提了个读经典有用吗?的问题,今天分享我选书的方法和对读经典书籍的思考。
问题一:书越读越多怎么办?
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不管你是买纸质书还是看电子书,你会发现书越看越多,而是就会产生一种看不完的焦虑,如果有这种感觉就要注意了,这是陷入了读书误区,应该及时纠正,在这里我分享自己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建立书单分类,第二步是删除,第三步是添加。
首先创建一个自己的书库,我用的是EXCEL表格,将书单进行分类,分得越细越好,可能同一本书存在多个标签,那了没关系,这一步就需要自己去检阅每一本书写了什么,可以通过目录、书评或者百度、知乎来查询,这样就可以更加精准的找到这本书的标签了。
(过年在家阅读临时书单)
第二步是删除,当建立好这个分类后,再结合之前写的:
看这些书是不是在自己要解决问题的范围之内,如果不是那就删除,比如我建立这个书单后,发现很多是理财书,但理财不是现在最重要的,所以把它删除或者放到次要书单中去,暂时不会读它。
小说和文学类的书就直接删除,相同书集评分低的大概看看,不行就直接删除,剩下的都是能为自己解决问题的书,比如:我以前不能早起,那关于《早起的奇迹》《掌握习惯》《坚持,是可以养成的习惯》的书就是能解决我问题相关的书了。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坚持是养成所有好习惯的美德!(付费)
第三步是添加,当删除掉一些不重要的书后,会发现其实真正要看的好书没有多少,然后就在读这些相关书集时,看到作者有推荐,就加入书单,这样的相关性本身就会高出很多,所读的书也会很精准,是能解决自己问题的那一类了。
问题二:读经典有用吗?
我要是说没用,得被骂死吧,我在群里是这样回复的:学习存在滞后效应,涉及短、中、长期回报,读经典是长期回报,培养习惯是中期回报,戒烟酒游戏刷抖音是短期回报,在投资领域经常会听说投资组合,同样的在成长领域有个学习组合,建立自己的学习组合,完成短中长期目标,是可解决学习焦虑。
我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确,并没有直接否认读经典无用,而是说要把学习内容分成短、中、长期回报,就是读书可以通过回报周期来考虑是否去读它,如果你读得全是经典,它的回报周期是很长的,可能无法解决自己当下紧急且重要的问题。
所以自然会感觉到焦虑了,这时应该减少读经典,增加工具书来解决问题,如果工具书太多了,就要增加一些中长期回报的书,这就像动转一家企业一样,要有短、中、长期目标,这样的组合学习方式 ,一边可以解决眼前的问题,缓解焦虑,一边可以积累经典书集中的智慧,才能让自己的成长更加稳健。
这里所提到的长中短也只是个相对概念,比如:读书可以是长期回报,也可以是中期回报,还可以是短期回报,具体而言长期回报离钱比较远,是自己思维上的成长,受益在于生活和人际交往中。
中期回报会离钱近一些,比如:你想通过读书,写一本自己的书,可能要花好几年时间。短期回报离钱最近,比如我读书是为了拆书直接变现,那读书拆出书稿就可以卖钱,这就是短期回报,当然也可以用解决问题的长短来衡量,因此你如何定义这个回报周期的长短,是取决于自己对读书的认知和行为。
最好区别回报周期的还是钱,比如:打工是月结,算是中期回报,如果我们想搞一个副业,那可以找一个回报周期短或回报周期长的工作,最好这件事能同时带来这二个回报。
比如:写作、直播和拍短视频,如果你是以打造个人品牌来做的,那么观看量就可以每天带来收益,哪怕很小,也每天都有,假如每天能有1元钱,那就相当于存了2万元带来的利息,这是短期就可以看见的回报,我头条、公众号500粉丝就每天都有几毛钱了。
这个短期回报会增加个人动力,然后推动自己把这件事做下去,最后从量变到质变,就会赚到更多钱,实现这个长期回报的兑现,这就是从读书的长中短期回报到赚钱的长中短期回报的思考,希望对你所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