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认为,人有五种美德,即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和虔敬。智慧是针对管理者讲的,在《理想国》中指的是哲学王;勇敢是对于军人而言的,在《理想国》中指的是勇士;那么,节制就是对于普通民众而言的。简而化之,节制就是一种对冲动的自我控制。
对冲动的控制是自我管理的关键,这种控制能够使我们延迟满足并且预测后果。戈尔曼的试验研究显示,那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冲动的学生比那些随性而为的学生在学业和社交上的能力都强。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米舍尔(W. Mischel)做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研究,试验从儿童四岁开始,一直追踪到他们十四年后的高中毕业。这个实验中,实验者告诉四岁的儿童,他们可以马上得到一块软糖,这块软糖就放在他们前面的桌子上,但是如果他们能等到研究者花一点时间忙完别的事回来,他们就能得到两块软糖。换句话说,那些不能够延迟满足的四岁儿童智能得到一块软糖,而能够等待更长一点时间的能得到两块软糖。戈尔曼说:“这对于任何四岁的儿童都是心灵的挑战,在他们的小宇宙里充满着斗争:冲动和限制、本我和自我、需要和控制、满足和延迟。孩子的选择是一个真正的考验,不仅能够很快看到他们的性格特征,而且还能预测这个孩子今后的人生旅途。有些孩子没有经受住软糖的诱惑,有一些更冲动的孩子在研究者刚刚离开房间的几秒钟就抓起那块软糖吞了下去,而是也有一些孩子能够延迟满足。
软糖挑战的预测力和判断力在12年到14年之后,当这些孩子已经成长为青少年时才真正显现出来。这两组儿童在社交和情感发展方面有巨大的差异。那些能够在四岁时延迟满足的孩子“社交能力和个人能力更强,更有主见,也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在面对压力的时候也不容易崩溃、停滞、倒退或者因为压力而变得愚笨、混乱。史密斯学院的皮克,将软糖试验资料置于学习环境中进行分析,得出了令人震惊的结论。那些能够在四岁时抵制软糖诱惑的孩子“比那些随性而为的孩子优秀得多......他们在学习更有能力,能够把概念用语言表达出来,更有推理能力,专注力更强,也更渴望学习。“
抵挡诱惑,实际上是在训练孩子的自制力。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性格培养的角度看是有一定道理的。一个孩子从小培养了不受诱惑、勇于坚持、坚韧不拔的性格,在未来的社会生活和个人职业生涯中才能坚持自我,保持自己的独特人格。《孟子·滕文公下》中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种大丈夫的风骨,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长期培养的结果。西方称为延迟满足,而中国应该叫做培养隐忍的精神。遇到自己喜欢的事物,可以保持不被诱惑;而遇到令自己尴尬、困窘的事情,也能够保持冷静,这就是一个人在未来生活中,能够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的保证。这种性格的养成有遗传基因的因素,也有家长的以身示范,还有教育对孩子的深刻影响,那就是,教育者要不断对孩子进行精神强化,使他们的这种意志控制力不断得到提升,而不被其他社会习气抑制。
在我们的研究室中,有六位研究者,学科背景分别为心理学、教育学和经济学。认知心理学的认为大脑中的多巴胺促使儿童享受即时的快乐;发展心理学的认为6-12岁的孩子可能使用语言(中介)抵挡诱惑,比如自我暗示”这糖不好吃”。12岁后的孩子可能使用更高级别的社会文化到来控制自己,比如说”老鼠拉木铣,大头在后面。”或者用名言警句鼓励自己,如“最好的东西都需要耐心等待”。学教育经济学的恐怕要计算一下吃一块糖与两块糖的成本与结果的比较,而哲学的研究糖这种东西对人的终极价值和工具价值是什么。教育学原理的则把所有的认识拢到一起说:这就是教育的不同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