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三缄其口
【拼音】
sān jiān qí kǒu
【释义】
缄:封闭。用三张封条贴在嘴上。形容其言谈说话相当谨慎,或者一句话也不肯说。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出处】
《孔子家语》:“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
解释:在庙堂的右边台阶前面立有一金人像,这个金人的口被封了三重,在这个金人的背后刻有铭文:古时候慎言的人,多言就要戒掉!不要多言,多言会导致失败,多言会导致多事,多事就会招致更多事情。”
【近义词】
默不作声 守口如瓶 缄口不语
【反义词】
口若悬河 滔滔不绝 呶呶不休 夸夸其谈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用于对事保密程度。
【成语故事】
相传,儒家有一本著作名叫《孔子家语》,这本书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过去因为疑古派的非难历代前人多认为是伪书,随着近代简帛文献的出土证明,确信为先秦旧籍,《孔子家语》的真实性与文献价值越来越为学术界所重视。
《孔子家语》详细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门生的问对诘答和言谈行事,对研究儒家学派(主要是创始人孔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和教育思想,有巨大的理论价值。
在《孔子家语》中记载着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夫子在周游列国时,来到周王朝的后稷庙。后稷是周朝的王族的始祖。后稷庙即是相当于周王朝的宗庙场所。
为了让弟子们更好的学习周礼,孔夫子决定带弟子进入这个后稷庙参观教学一番。孔夫子带着弟子们去后稷庙观看,结果到了庙门口的时候,发现庙门口立了一个金人的塑像,但是这个金人的塑像很奇怪、很特别。
这个金人的塑像,他的口上被封了三重,同时这个金人的背后还刻着几个铭文。这个铭文写的是“古之慎言人也”。说明这个金人是个慎言之人。古时候慎言的人,多言就要戒掉!不要多言,多言会导致失败,多言会导致多事,多事就会招致更多事情。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典故总结成语“三缄其口”,形容其言谈说话相当谨慎,或者一句话也不肯说。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造句举例】
在尔虞我诈的官场里,一些善于明哲保身的官员们在很多时侯都选择了三缄其口。
集思广益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如果大家都三缄其口的话管理层也就无可奈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