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鹿特丹马拉松结束已经一周多,趁记忆变模糊前,记录下当天和准备的情况。这是我第二个马拉松,气氛非常好,整个城市都是在party的节奏,42公里多的沿途加油助威一直没有断过。PR了26分钟,跑到了3:28:26
比赛日
上午10点发枪,决定早上从家开车过去。路上LD问,紧张不?我觉得还好:跑马本身就是一场跑者的party,之前也听朋友介绍说鹿马的气氛很赞;同时也略有忐忑,不知是否能达到320的目标。进入到市区,路上已满是人群。停好车,去expo领完号码牌收拾妥当,发现离发枪就剩半小时。赶紧走向起点,排队上厕所,之后吃了第一个gel,和LD道别后就冲向wave1的末尾。简单做了些动态拉伸,就发枪了。随着人流慢慢移动,大概3分钟后过线,此时温度13度,晴天微云。
起步就是在桥的北侧,正好上坡热身。大概3k后,进入巡航速度。按照320,是4:45的配速。计划的很美好,争取后半段加速些。20k之前执行的都不错,之后有些掉速,过几个桥上坡就慢,下坡就顺势冲下,尤其是起点桥的长下坡,冲的很爽。这时是中午12点,气温大概18度,开始无比期待水站。海绵擦拭过身体,有复活的奇效。
过了32公里,犯了这次最大的错误。也不知道是谁给的勇气,也许是晒晕了,也许是之前下坡冲爽了,居然闪过了要在剩下的距离跑个10K PR的念头。于是一边自我打鸡血说“真正的马拉松开始了”,一边喘着粗气开始加速到4:20, 33k跑了全程最快一公里。然后,就没有然后了。。34k还没有跑完,开始胃紧,隐痛,又跑了会儿,心率飙到176,被迫走几步缓下。跑走交替到了35k的水站,贪婪的喝水吃胶用海绵,真想赖在水站不跑了。从35到41跑走的极其煎熬,21度的晴天,心跳的厉害,脚底也开始发热。
终于终点拱门出现,加速,找到摄影师位置,摆pose,冲刺过线。事后看照片,效果还不错。就是冲刺用尽了洪荒之力,过线后,右腿筋发跳,抽了会儿。下回坚决不冲刺了,只摆pose。
回想下,也还应该根据气温来调整目标。赛前组委会已经根据天气预报发出了提醒,但当时还是心存侥幸。如果按照325去配速,后半程应该会更加好受些。
训练
这个周期的训练更加连续些。从11月开始,除了1月出差了几天,和2月春节感冒两周。那次感冒也是自己作死,跑完步没及时洗澡,穿着湿衣服直接吃饭,那阵又正好感冒病毒肆虐。这次没有出现大的伤病,有两次中等伤的苗头,多休息了下也就过去了。
还是用的Jack Daniels的2Q计划的变种为基础,周中周末各一个workout,其余都是轻松跑。减少了Interval的次数,用Tempo来代替,目测我自己是偏慢肌类型,就先不去使劲怼Interval。
继续加大了力量练习,肌肉还是我短板中的短板。加入了苟帅之前分享的单腿下蹲捡球,和单腿罗马尼亚硬拉(这里要感谢BURN俱乐部录制的视频,苟帅的示范讲解十分清晰。)
这次还有几点体会,一个是体会到了重用的能量,之前总是倾向于脚触地后主动去抬起,浪费不少。触地时间的缩短是结果,不是原因。年初自己还在总结“用hamstring发力来提脚踝”,后来看到书上列出的常见错误,这一条就赫然在列。其实也是自己资质愚钝,后知后觉。翻以前的群聊,kun帅早就说了这一点。
另外一个体会是是不在执着于180的步频,而是让身体来决定实际的步频。这样也有助于避免去紧倒腾腿脚。
多说一句。这次过线后不久,看到众人推着担架车,一名志愿者在车上对躺着的选手做着心脏复苏。回来看新闻,说共有三人需要被心脏复苏,其中有一位送到医院后离世。全程马拉松还是个极限运动,还是要多加注意。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共勉。